在河南,一度被誉为“地产一哥”的建业集团,曾是地产行业的翘楚,
其创始人胡葆森更是许多创业者的榜样,
可是,谁也没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建业会在短短几年内,陷入如此深重的泥潭,
负债1486亿元,裁员7000人,工资无法按时发放,
几乎每一条新闻都在向外界宣告着这家昔日巨头的崩塌。
建业的故事曾是中国地产行业的传奇。
胡葆森从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凭借眼光和勇气,投身于房地产的激烈竞争中。
他不仅成功在河南站稳脚跟,还一度通过快速扩张成为省内的市场领导者。
特别是在2000年代初,建业集团凭借一系列大规模的房地产项目,一跃成为河南省的领军企业。
胡葆森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依靠高杠杆扩张、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
尽管在其他地方竞争激烈,但在河南的低竞争环境下,
他凭借前瞻性决策和稳扎稳打的经营方式,迅速占领了市场。
2003年,建业地产已经遍布了河南的多个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南王”。
“做河南的地产老大,河南人自己盖房子,河南人住建业。”
这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语,而是胡葆森的宏大抱负。
或许正是这份雄心,成为了建业最终“倾覆”的诱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化,建业的风光不再。
2017年,建业集团开始试图加速扩张,跨出河南进入全国市场,
目标是实现销售额、资产、市场份额的三重突破
这场拼搏让建业开始走得太快,负债开始逐年飙升。
他们确实在2019年实现了销售突破千亿。
但这个目标的实现背后,是暴增的债务压力和高杠杆运作。
2019年,建业的负债达到了1330亿元,负债率高达94.89%,
更让人心惊的是,建业的资产过度依赖土地储备,
土地价格波动大,经济下行周期一到,销售量就大幅度下滑。
尤其是2020年,在“棚改红利”消失,房地产市场政策紧缩的背景下,
建业的销售额几乎停滞不前。高杠杆、高负债的压力就像一块巨石,
最终将建业的步伐拖得越来越沉重。
终于,到了2022年,建业的危机爆发得愈加剧烈。
最初人们并没有太过重视年初裁员60%的传闻,
毕竟,裁员和组织架构调整似乎在行业内并不鲜见。
但最终,裁员7000人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行业。
根据建业的消息,裁员并非对公司内所有人员都进行大规模裁撤,
而是集中在那些业绩较差、规模过小的业务部门。
特别是售楼部置业顾问、物业绿化等一线岗位,成了裁员的重灾区。
裁员带来的不仅是人员的流失,也是建业员工待遇的骤然下降。
2022年10月,离职员工的赔偿款迟迟未发,职员工资也未按时发放。
有消息称,一些员工已经有四个月没有收到薪水。
这一情况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割裂了建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纽带。
2021年9月,建业集团正式向河南省政府提出的求救请求。
在求救信中,建业明确表示,由于河南的暴雨和疫情双重打击,公司经营不善,
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50亿元,甚至提到公司可能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
建业向政府提出了几个关键请求,
希望能够得到税收宽限、延期支付土地款,并请求政府在其他项目上给予支持。
随后的“河南省支持企业加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经营十条措施”便成为了建业“求救”的回应,
内容包括了税收宽限、融资支持等,几乎覆盖了建业所请求的所有援助内容。
尽管如此,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却无法阻止建业面临的内外压力。
尽管外部援助让建业有了一线生机,但财务困境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2022年,建业依然继续着艰难的“自救”过程。
为了缓解资金紧张,建业主动寻找与其他企业的股权合作,
将部分项目的运营权转让给万达、国有企业等。
这些措施给建业带来了一定的现金流,但根本性的资金危机依然没有解决。
2022年年初,建业集团与银行和金融机构达成了一系列授信协议,获得了450亿元的资金支持。
即便如此的努力,2022年,建业的销售额依然大幅下滑。
回首过去,建业的辉煌曾令许多人感到艳羡。
如今的建业,正在一步步陷入深渊。
负债1486亿元、裁员7000人、员工拖欠工资、公司经营困难,
曾经让无数河南人心驰神往的企业,如今却变成了行业的“警示灯”。
建业的案例,究竟是一个行业周期的必然结果,
还是它过于依赖杠杆扩张、缺乏创新与风险预判所导致的悲剧?
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胡葆森和建业的高层才知道。
文编辑:X
收入规模下降!建业地产仍在艰难自救 2024-03-25 18:49·中国房地产报
向政府请求“帮扶救援”,河南老牌房企建业集团“求助信”刷屏 2021-09-14 14:25·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河南地产一哥裁员7000人、在职员工降薪40%?知情人士:确实裁员,甚至可能取消个别城市公司
2022-11-16 22:04·时代周报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