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休战”一年真相!表面是互相让步,底层是中国破局!

前言

中美贸易战突然按下暂停键!

双方达成协议,决定休战一年,表面上是各退一步,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这次是先撑不住的那个。

关税战打了几年,中国没被打趴,美国自己通胀高企、企业叫苦连天,只好主动喊停,这场较量,到底谁才是真正赢家?

协议里到底写了啥?

这次中美在吉隆坡谈成的协议,主要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关税战暂时熄火,美国同意把24%的高额关税暂停一年,同时取消10%的芬太尼相关产品关税,中国也相应调整了反制措施,简单说,就是美国把举过头顶的大刀暂时收了收,但没扔。

第二,科技卡脖子问题松了松,美国暂停了“50%穿透性规则”,这个规则原本是想盯着中国高科技产业链的“家底”,中国则暂停了稀土出口管制,但留了一手——要“研究细化方案”。

第三,产业调查暂缓,美国对中国造船、物流等行业的301调查先停一停,中国也暂停反制。

乍一看是互相让步,但仔细品品,美国更像是扛不住压力主动喊停,毕竟关税战打了几年,美国通胀居高不下,企业怨声载道,再不歇口气,自己先要撑不住了。

美国的算盘打错了?

当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是想逼中国服软,结果发现这招不好使。

中国没被打趴下,反而在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越跑越快,比如电动车,中国品牌如今在全球市场占比已超过30%;半导体领域,虽然被“卡脖子”,但自主产业链慢慢搭起来了。

反观美国,关税战推高了物价,老百姓买东西贵了,企业成本涨了,美联储数据显示,贸易战让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拜登政府眼看压力太大,只好先踩刹车。

更打脸的是,美国想拉盟友一起对付中国,结果欧盟、东盟都不跟,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反而涨了8.7%,美国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回头谈。

中国的“稀土牌”为啥捏着不打?

有人问:中国为啥不直接断供稀土,让美国彻底傻眼?

这里头的门道很深,稀土就像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美国军工、高科技产业离不了,但中国如果马上断供,会逼着美国拼命找替代方案,甚至联合其他国家开发新矿山。

现在中国说“暂停管制,但要研究细化”,其实是更高明的打法——让美国始终悬着心,既不敢逼太狠,还得看中国脸色,这把“刀”悬在头顶,比直接砍下去更让人害怕。

举个例子,中国稀土加工技术全球领先,占全球提炼能力的85%,美国就算有矿,没中国的技术也提不出高纯度产品,所以中国捏着这张牌,反而能牵着美国走。

休战一年,双方各自想干啥?

对美国来说,这一年是“缓刑期”,拜登政府得抓紧时间平抑通胀,安抚国内企业,还要为明年的大选布局,如果经济还是没起色,贸易战可能彻底打不下去。

对中国来说,这一年是“冲刺期”,中国要继续搞产业升级,比如芯片自主、大飞机研发、新能源技术迭代,同时推进“内循环”,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突破50万亿元,内需市场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悄悄建“朋友圈”。

今年和俄罗斯、中亚五国、东盟的贸易额都在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已经超过3000个,美国想孤立中国?结果中国朋友越来越多。

未来的博弈关键点在哪?

接下来一年,三个领域可能成为新战场:

科技领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谁抢先谁就有话语权,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超过2.5%,紧追美国。

能源领域:光伏、风电、储能,中国已占全球70%以上的产能,美国想追,但成本太高。

规则制定权:国际贸易、数字税、气候协议,中美都在争规则制定权,中国今年加入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开始在国际规则中插旗。

结语

这场贸易战,中国能顶住压力,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产业韧性和市场底气,美国的“休战”不是发善心,而是不得不低头。

接下来的一年,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暗流涌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已经过了最难的关口,未来的路,主动权会一点点抓回自己手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财经   中美   中国   底层   真相   表面   贸易战   美国   关税   稀土   东盟   规则   领域   通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