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0日,中美经贸牵头人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瑞士举行会谈。据路透社报道,首日会谈已结束,双方谈判历时约8个小时。有消息人士透露,在会谈进行约2小时后,中美经贸高层前往事先安排好的地点午餐。
据报道,这是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在互相征收超100%关税以来,首次举行面对面会谈。第一天会议结束后,中美均未就谈判内容或是否取得进展发表任何声明,双方将于11日在日内瓦继续进行会谈。
有分析认为,此次会谈时间如此之长,可谓十分罕见,说明中美在经贸问题上谈得很深、很透彻,但也确实存在巨大分歧,双方距离达成最终的贸易协议也存在一定障碍。具体来说,特朗普政府除了希望缩小对华贸易逆差外外,还要求中国为美国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买单。对此,中方显然不会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经贸问题上的诉求差异,自然难以通过一次会谈就能快速谈妥。美联社更是报道称,这场会谈不太可能产生实质成果,最好的情况就是双方同意同时降税,即便是小幅度下调关税,也是积极信号。早在会谈之前,美财长贝森特就曾表示,虽然他认为此次会谈不太可能达成协议,但有助于缓和当前紧张的贸易局势。
自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所征收的关税达到145%,部分商品累计的关税更是高达245%。面对美方的无理制裁,中方迅速反击,对美国商品征收125%关税。在此背景下,中美贸易实质上已陷入“脱钩断链”的处境。为此,特朗普政府开始频繁对外放风,一边释放寻求对华谈判的信号,另一边又通过打压中国,来强调美方在谈判中的主导地位。
比如,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前夕,也就是当地时间9日,特朗普就在推特上发文称,“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是合理的”,以此来暗示可能会降低对华关税。然而,就在同一天,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就公开表示,美国不会单方面降税,除非中国先对美国作出让步。
不得不说,从美方这种反复无常的表态来看,即便双方就经贸问题展开谈判,我们依旧需要对美方“保持警惕”。事实上,无论是特朗普口中的对华关税税率维持在80%,还是美国媒体近日所炒作的将对华关税降至50%至54%的空间,实际上对中美企业来说,仍是“于事无补”,因为对于中美经贸而言,关税只要超过50%,企业已经无利可图。
从这种情况来看,减税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姿态,但对当前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而言,显然是一个好迹象,因为这表明双方能够就关税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也为之后的谈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这场会谈的最大意义,在于表明中美仍在保持沟通。
要知道,在这场会谈中,中方手中的谈判筹码显然更多,而美方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政策层面,都需要通过缓和紧张的中美经贸局势,来减少关税政策所带来的损失。尽管特朗普声称,对等关税是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但今年第一个季度,美国GDP出现了0.3%的环比萎缩,而中国则是增长了5.4%。
不仅如此,在此次会谈前夕,中国海关总署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4月份,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了超21%,进口下降了14%,但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则增长了20.8%,这无疑抵消了美国关税所带来的影响。相反,在美方的对等关税政策下,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水涨船高,最终还是由美国消费者来买单。
归根结底,谈总比不谈好,中方同意与美方接触,并不意味着此举是在对美国让步。一直以来,中方都在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这种高关税是难以为继的,也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毕竟双方都不想“脱钩”。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