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前先咔咔拍照,打卡各个出片点位后,才心满意足地去点单,这已经不是年轻人专属。10月11日早上九点,虽是工作日,但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华驿·飞碟营地的曙光茶厂·湖南米粉博览馆(以下简称“曙光茶厂”)已经开启“人从众”模式。点单台大排长龙,每个桌子也坐满了人,还有不少顾客在窗前、壁画前摆POSE。记者注意到,国庆假期过后,是爹爹娭毑们承包了这个新晋打卡地的客流。
年轻人、老年人都爱这里岁月的痕迹
步入茶厂,巨大的玻璃窗和工厂才有的挑高,让4000平米的空间显得格外通透。墙上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宣传画,配合国庆布置的红旗,冲击着视觉,也让上了年纪的市民仿佛回到自己的青春时代。
华驿·飞碟营地的前身是曾隶属于核工业部的233厂,1956年在长沙左家塘成立,专攻铀矿勘探装备研究和制造,为“两弹一艇”等国之重器研制立下汗马功劳。历经改制与产业更迭,老厂区最终留下12栋旧厂房。由4000平方米老厂房改造的曙光茶厂,10月1日起开始试营业,一下子就成为长沙的新晋网红。
曙光茶厂·湖南米粉博览馆负责人王景介绍,曙光茶厂设置了150张茶桌,国庆中秋假期总人流量超10万人次。“从第二天开始,营业额几乎每天都在翻倍,到了10月7、8日,人流量达到了顶峰,洗碗阿姨忙到凌晨才能下班。阿姨还在窗台收了好多碗,因为一些顾客没座位就在窗台站着吃。”到了第七天,工作人员甚至要在门口“劝退”人群,告知大家没有座位了,下次再来。
10月11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老年市民。一位头发花白的爹爹主动为三位娭毑“服务”,小心翼翼地用盘子把粉面端上桌。娭毑们则是慢慢地品尝着,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上了年纪的男顾客总是第一眼被陈列的老机器吸引,拿着手机把这些老机器拍个遍。
“我们那个年代不就是这个样子吗?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熟悉的感觉。”家住国防科大的李女士是跟着朋友一起来的。李女士表示,自己在短视频上看到老厂房改造成曙光茶厂,立刻约了朋友来打卡。这天,她特意用白色上衣搭配红色碎花伞裙,鞋子是年轻人称之为玛丽珍鞋的款式,和朋友往大窗户前一站,另一位朋友则负责给她们拍照。
记者还偶遇女书文化传承人、湖南雨花非遗馆党支部书记、爱莲女书文化艺术馆馆长李爱莲。“吃了新化牛肉粉,还打包20个盐菜包子回去。”她开心地展示手里的一大袋包子。
“可以,味道很好!”王娭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和家人一起来“打卡”长沙新地标,她难掩兴奋。“我们恰的东西多了,有红烧牛肉粉、墨鱼粉、蒸饺、煎包。我们就住在这附近,过来也方便!”
“国庆假期我带我岳父过来,我跟他说,‘我带你去个地方,你保证喜欢’。结果,第二天他带了20个人过来!”长沙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
价格亲民,米粉品种还在扩充
记者从价目表看到,曙光茶厂提供粉面、湘茶、茶点、包点、油货等各类食物,价格亲民。粉面有长沙的经典的酸辣、杂酱、蒸排骨、肉饼蒸蛋、墨鱼炖五花肉等经典煨码,还有各地的代表码子,如炎陵的膈子肉、衡阳的小肠粉、衡东的肉炒蛋、祁东的黄花菜、新化的牛肉粉、南县的鸽子面。最贵的南县鸽子面40元一碗,最便宜的长沙酸辣粉/面8元一碗。粉面还在持续扩充品类。“我们的地方米粉均由当地厨师掌勺,这样才能满足嘴刁的湖南人。”王景说。
湘茶则有14款,如长沙老泡、南岳云雾茶、芝麻豆子茶、桑植白茶、古丈毛尖资兴狗脑贡茶等。最贵的君山银针茶28元一杯,最便宜的是8元档,有长沙老泡、长沙烟熏茶、南岳云雾茶、金井毛尖、安化茯砖茶等多款可供选择。
茶点都是湖南人熟悉的,如小花片、猫耳朵、南花豆、麻花、黑芝麻糕等,其中不少是父母辈童年时代最嘴馋的零食。油货则有葱油粑粑、糖饺子、荷叶酥、手工油条、春卷。
王景向记者介绍,曙光茶厂与湖南省茶业集团深度合作,精选了数十款湖南本地茶叶,定价低至8元一杯并可无限续杯,目前陈列展示达48款。“听说湖南有八九十种茶,我们还在继续丰富茶的品类,未来还可以在曙光茶厂找到很小众的地方茶。”
为全龄段市民提供高性价比的社交空间
“我们叫‘曙光茶厂’而不是‘曙光茶馆’,就是因为我们希望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是个工厂。”华驿·飞碟营地总经理高振中这样解释名字的由来。顾客们可以在茶杯上看到1971这个数字,那是曙光茶厂所在厂房的建造年份。
“茶是媒介,是场景,是地方文化。粉则是用来留住客户。我们希望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社交空间。”高振中说。
高振中对飞碟营地的定位是“长沙人的第二客厅”。“我们的客群是本地人,而不是游客,需要做到刚需+高频+高情绪价值。”
步入飞碟营地,会发现,这是一个全龄友好的城市空间。年轻人可以在这里体验“日咖夜酒”,逛前沿的艺术展,中老年人可以来喝早茶,和自己的老朋友们聊天。有趣的是,老厂房的厚重历史让这些业态的不同客群有了得以对话和互相了解的契机。先陪父母寻找青春时代的印记,吃点童年小吃,再带父母去自己喜欢的咖啡馆,未尝不是一种跨越代沟的方式。
曙光茶厂圈粉老年人也让高振中感到意外之喜,他思考道:“银发经济不仅是养老、保健,很大一部分就是普通生活。退休后的人,也有精神需求,也需要消费场景。”
“有一天,我碰到一个老爷子,他告诉我这个厂房就是他设计的,曙光茶厂是70年代建造的,隔壁酒吧所在的厂房是1956年建造的,最后面的厂房是1993年建造的,还有几个厂房是80年代的。”周边老居民对于老厂房的感情成为高振中的信心来源。“老厂房有厚重的历史,有辉煌的成就,有父辈们的青春,有很精彩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