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网友冠之以“最难喝饮料”之名的红色尖叫,如今竟在二手平台上被哄炒至令人咋舌的天价。这款原价仅5元一瓶的饮料,当下标价已然飙升至88元至128元一瓶,若是整箱售卖,标价更是高达8900元,溢价超过118倍。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黄牛蓄意制造稀缺性的推波助澜,也有消费者怀旧与猎奇心理的内在驱动,更是一场围绕“临期商品”展开的资本狂欢。
红色尖叫,作为农夫山泉旗下的一款功能饮料,主打“红参味”,然而其独特的味道却颇具“传奇色彩”。众多网友形象地将其形容为“酸烟灰水”“腐烂草根味”,它也常年稳居“最难喝饮料”榜单之首。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被认为“难喝到极致”的饮料,在2024年9月迎来了“复刻版”。此次复刻采取限量发售的方式,仅推出1万箱,上线短短3天便宣告售罄。但故事并未就此终结。
由于这款饮料的生产日期为2024年7月31日,保质期所剩不足一个月,市面上流通的红色尖叫即将过期。于是,部分商家开始借助“停产”“最后一批”等话术,在二手平台上大肆炒作。甚至有卖家拒绝了农夫山泉1000元收购10瓶的报价。更为夸张的是,一瓶原本只需5元的饮料,在某些平台上标价竟高达88元至128元,整箱标价8900元,折合下来每瓶高达593元,溢价超过118倍。这哪里还是饮料的价格,分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资本游戏。
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其一,是人为营造的稀缺性使然。黄牛们利用“停产”“限量复刻”等噱头,将临近过期的饮料包装成“收藏级稀缺品”。他们大量囤积货物,而后以高价转手倒卖,从中牟取巨额利润。有卖家直言:“前一天挂50元一瓶,次日黄牛就标价88元倒卖。”
其二,是怀旧与猎奇心理的驱使。部分消费者或是出于对童年的美好记忆,或是出于猎奇心态而选择买单,将其视为“时代的眼泪”。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博主通过测评“最难喝饮料”来提升话题热度,形成“社交货币”效应,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扬。
其三,是投机炒作链条的形成。卖家大肆鼓吹饮料的“收藏属性”,声称“不是拿来喝的”,从而引导价格脱离实际价值。一些买家盲目跟风投资,期望转手获利,营造出类似期货市场的氛围。
面对这一奇特现象,农夫山泉官方作出回应。其表示红色尖叫已然停产,对于二手市场出现的高价现象,称会“反馈给相关部门核实”,但并未承诺会重启生产。而消费者与专家普遍对此持有质疑态度,他们认为这种炒作行为不仅潜藏着食品安全风险,还极有可能违反《价格法》的相关规定。
实际上,多数高价售卖链接并无实际成交记录,所谓的“收藏价值”不过是营销手段催生的泡沫罢了。一瓶即将过期的饮料,怎可能价值几千元?这无疑是一场“智商税”的闹剧。
理性消费建议:
总结:
红色尖叫的天价炒作现象,本质上是一场饥饿营销、怀旧情绪与投机心理相互交织的闹剧。当一瓶临期饮料被标价近万元时,它已从原本的解渴饮品异化为资本游戏的符号。在此,提醒消费者需捂紧钱包,坚决拒绝为这种营销泡沫买单。毕竟,一瓶过期的人参味饮料,终究不过是一瓶“尖叫”着收割智商税的饮品罢了。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