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艺|许保太:盔头守百年,匠心铸就舞台光

盔头守百年,

匠心铸就舞台光

寺庄镇北王庄的工作室里,案台上的麻纸、金箔、绒球整齐排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头盔制作技艺传承人、晋城市工艺美术大师许保太,正佝偻着身子为盔头掐丝。从少年时跟着长辈学手艺,到七旬高龄仍坚守案前,他将一生交付给这门传承160余年的家族手艺,用岁月诠释何谓“择一事,终一生”。

专注:一事一生,匠心守艺

戏剧盔头的舞台光彩,源于毫厘不差的匠心坚守。纸袼褙要经24小时水浸,再层层叠加13至16层,差一层就少一分稳固;挑丝必须洗净浆性,染色要匀净透亮,绒球得经蒸汽熏蒸再反复修剪,根根直立才够出彩;贴金箔更是毫厘不能差,火候早了失亮、晚了不牢,全凭数十年的手感拿捏。他一辈子琢磨着盔头的轻重、头箍的松紧,只为让演员在舞台上一站两小时既舒适又稳妥,这份对技艺的极致追求,让许氏盔头成为剧团信赖的“舞台标配”。

传艺:一脉相承,灯火不熄

作为许氏盔头第三代传人,许保太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他不仅严格要求儿子儿媳坚守家传手艺,更耐心手把手教导他们体悟技艺精髓。单是看似简单的绒球制作,儿媳妇就历经三五年才熟练上手,从挑丝、染色到成形、修剪,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老屋里的老旧柜顶,存放着他珍藏的“传家宝”——不同样式盔头的底图,标识着尺寸与名称,承载着家族的技艺记忆。许保太用“身教”传承着手艺,更传递着对这门技艺的敬畏与热爱。

求索:一意求新,薪火可期

曾经,许氏盔头声名远扬,如今,虽仍有多家剧团订单,但随着时代发展,戏剧盔头需求渐趋小众。为了让老手艺走出困境,许保太不仅创作小型精品盔头摆件,还带着作品参与各类展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盔头制作的精妙。他盼着能搭建技艺体验平台,让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爱好者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希望借助文旅融合的东风,将盔头与研学、文创结合,让这门百年技艺在新时代找到新的生长点。

案台染尽岁月风霜,指尖仍凝滚烫匠心。许保太让160年的戏剧头盔在舞台上续写荣光,让传统技艺在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那些藏在金箔丝线里的执着,那些浸在每道工序中的热爱,是时光带不走的文化温度,是岁月磨不灭的匠人情怀。或许前路仍有迷茫,但这份坚守本身,就已是最动人的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时尚   匠心   舞台   技艺   绒球   手艺   戏剧   金箔   剧团   岁月   头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