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62岁的大爷,三伏天没吃冰棍,也不贪凉啤酒,每天就是端一杯温热的菊花茶,一坐一上午,说是“清肝降火”。
这事说出去不少人点头:“夏天喝菊花茶,养肝养眼,老理儿”。他坚持两个月,家人也开始劝着一起喝。
可这位大爷的身体变化,却并没有往“更健康”的方向走。
他常年肝功能正常,但在复查时,转氨酶升了,胃口差了,大便也干结。
他反倒有点不高兴:“怎么喝点花茶反而出问题了?”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菊花茶到底能不能养肝?这是一个被反复套用的民间观点,讲得多了,谁都当真了。
但真正站在生理调节和代谢负担角度看,这个观点并不成立。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诸多重要职能,诸如药物分解、激素调节、糖脂合成以及毒素清除等工作。
养肝,不是靠“清”,而是靠“稳”。凡是影响到代谢节律、酶系表达、血流灌注的外源刺激,都可能在“好心”的前提下干扰了肝的正常工作。
而菊花茶就是其中一种。
菊花中确实含有类黄酮、绿原酸、挥发油等成分,在体外实验中,这些物质对抗氧化、抗菌、降炎确有一定作用,但这些数据多数来自高浓度提取物的细胞水平研究,远远高于人体通过泡茶所能摄取的浓度。
也就是说,实验室里的“养肝”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达不到。
美国国家毒理学项目(NTP)早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口服低浓度菊花提取液并未在小鼠或大鼠中发现明确的肝保护效果,反而在高剂量摄入组中出现了肝酶轻度升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菊花具有一定的凉性属性。
人在三伏天本就容易出汗、消耗大、胃肠负担加重,如果长期大量饮用偏凉的菊花茶,特别是在空腹、低血糖或午后气虚状态下,
会进一步抑制胃肠蠕动、减弱肠道吸收力,造成消化系统“热能不足”,出现腹胀、胃口差、大便干结等“虚寒型”反应。
这种变化很多人不当回事,但在肝功能原本偏弱、肝气郁结倾向明显的老年人群中,会放大基础代谢的不稳定,甚至加重肝脏代谢压力。
这位大爷的问题也出在这。夏天他本来吃得清淡,活动量减少,再加上每天两大杯浓泡菊花茶,摄入了大量偏凉植物成分。
两个月后出现了乏力、头重、食欲下降等表现。医生检查发现他的ALT轻度升高,尿液颜色也加深了。
虽然还不到临床肝炎的程度,但已提示肝脏有轻度负担积累。这种状态不是病,却是失衡。
而一切的起点,就是那杯“人人都说好的”菊花茶。
更隐蔽的问题在于,菊花茶容易被长时间泡饮,反复高温浸泡后,会析出一定量的草酸、硝酸盐类和残留农药微量物质,这些在正常饮水量下无害,但一旦变成长期、集中摄入,代谢负担将不可忽视。
英国伯明翰大学食品与健康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实验,发现市售干花类草本饮品在超过15分钟高温浸泡后,
其浸出液中草酸浓度可达到正常饮食摄入的3~4倍,而草酸是导致草酸钙结石、肠道钙吸收障碍的重要物质,对老年人尤其不利。
这位大爷喝的还是“特级胎菊”,量大,时间久,茶杯从不洗,反复加水。
这种“持续刺激”方式,本质上是在对肝肾功能进行低水平挑战。他不喝酒不抽烟,但用错了一种“健康养生”的方式,最后反倒让自己的代谢出现紊乱。
更要命的是,他以为这是“好转反应”,觉得“开始排毒了,乏力是正常的”,直到被家人劝去医院查了才知道根本不是“排毒”,而是肝细胞轻度受损。
这不是个例。不少老年人被“清肝热”“降火气”这些含糊说法误导,以为凡是苦一点、凉一点的植物泡水都是“养生”。
实际上,中老年人更应该关注的是“肝的稳定运行”,而不是一味追求“清”或“排”。
肝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功能,除非出现炎症、纤维化或中毒性损伤,否则完全不需要外部干预。
即便需要支持,也应从蛋白质供给、抗氧化营养素、充足睡眠、血糖稳定入手,而不是靠一个花草泡水解决系统性问题。
另一个常被忽略的,是“植物等于安全”的错误观念。
现代营养学已经不再简单地将“天然”与“无害”划等号。任何成分只要超过身体代谢能力,就可能成为负担。
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署曾警告过老年人避免连续饮用单一草本茶超过两周,尤其是未经过安全监测认证的散装产品,因为其中可能存在未知草碱类、黄酮结构不稳定化合物等,对肝脏酶系有一定抑制作用。
尤其是已经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的老年人,这些成分还可能干扰药物代谢,引发相互作用。
这位大爷后来在医生建议下停掉了菊花茶,调整饮食,适量摄入豆制品、鸡蛋、深色绿叶菜,晚饭后慢走40分钟,三周后各项指标回稳。
他的体力也比之前恢复得快了,精神头明显好了。
他才意识到,“健康不是靠一味清掉什么,而是要调出节奏来。”
这是个常识,却在“养肝”这件事上,被很多人忽视。
身体不怕清淡,也不怕油腻,怕的是一边补,一边消耗,一边调,一边刺激。
真正有用的养肝方式,不是靠茶水,而是靠一个人长期稳定、有边界的生活方式。
没有哪一种草能代替这种秩序。那杯菊花茶,也许可以留着,但得放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人群,和正确的理解之下。
否则,它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制造新的问题。健康,从来都不是“喝出来”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1]许丽遐.茶与健康养生的关系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03):41-44.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