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工匠》第四季走进双流 助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2日电(祝欢)21日,《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第四季走进承载“千年广都”文脉的双流广都博物馆,并特邀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作为“匠心观察员”,以其深厚的文化视野,全程解读匠心之道,展现古老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创新与传承。

双流,古称广都,位于“都广之野”的中心地带。据《山海经》记载,此地曾为古蜀王故治。广都博物馆馆藏文物近3000件,涵盖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瓷器、骨角器等。

节目录制现场。《天府工匠》节目组供图

本场录制走进成都市双流区广都博物馆,围绕“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设置了四大极具代表性的技艺挑战项目。在《美“锦”佳人》的挑战舞台上,76岁的蜀锦大师胡光俊携三位徒弟展开一场技艺与审美的较量。首轮“辫带线下料”,选手们须在一分钟内将辫带线整齐缠绕三十圈,不容一丝缝隙;次轮“目板穿通丝”,挑战者要在五分钟内将通丝按照工艺数据的严格要求穿过目板孔洞,不能穿漏或者穿错,一孔错,整匹锦缎皆损;末轮“蜀锦服饰搭配”,则考验选手于两分钟内,以不超过四件蜀锦制品为模特打造典雅造型。“匠心观察员”单霁翔亲身体验穿通丝之难后,由衷感叹,“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千年文化的重量。这般精益求精、细致严谨,正是对文化最扎实的敬畏。”

《完美复刻》挑战项目则生动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与匠心协作。挑战伊始,广都博物馆负责人、历史文化专家李国在30分钟内从模拟考古探方中发掘汉代舞蹈俑残片。文物修复师季国忠仅凭李国现场绘制的草图与残片,开启了复刻之旅。“左臂角度外张15度”“陶俑色泽偏暖黄”李国不断传递关键细节,而季国忠则凭借深厚经验,选用特制纸浆材料逐层塑形、反复打磨。两小时的精心制作后,一件与原物在形制、纹样、尺寸等方面高度一致的复刻品跃然眼前。单霁翔在检验成品时由衷赞叹,“这不仅是对器物外形的还原,更是对历史神韵的传递,是让文物走出库房、贴近大众的生动实践。”

挑战项目《“奇”味无穷》中,夫妻肺片传承人王钦锐需从随机抽取的三道经典川菜中汲取灵感,完成一场味觉与形态的破界重构,而贯穿三道创新菜品的灵魂,正是双流牧马山二荆条辣椒。菜品完成后,“匠心观察员”单霁翔与四位餐饮人步入盲品环节,先后通过“观形猜菜”与“品味辨菜”展开严谨评判。令人惊叹的是,三道形貌全非、却均以双流牧马山二荆条辣椒为风味核心的菜品,其内在的传统风味识别率竟达到了100%。

节目录制现场。《天府工匠》节目组供图

而挑战项目《行云流水》中,四川工匠、成都工匠向春,以“盲品辨茶”拉开序幕——仅凭一缕茶香、一口滋味,便精准道出八款茶叶的产地与采制时节,仿佛与每一片茶叶进行着跨越山海的对话。随后,她执起特制的两米长铜壶,一分钟内,从百杯之中择取其中26盏注入茶水并且连成“工”字,更要求每杯水量的误差不超过0.1厘米。

《天府工匠》节目自2022年推出以来,始终以“优秀工匠”为核心、以“技能挑战”为形态,通过舞台化呈现和艺术化表达,全面展示成都产业一线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

《天府工匠》本场录制,生动勾勒出成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立体图景。未来,《天府工匠》将继续深入各特色产业领域,讲好工匠故事,传播天府文化,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注入持久文化动力。(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娱乐   双流   工匠   商旅   天府   深度   匠心   蜀锦   成都   节目   技艺   观察员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