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有一人被发现吞进大量安眠药,死在了蒋介石统治集团土崩瓦解前夜。
此一人,便是蒋介石心腹、文胆、被誉为国民党“第一支笔”的陈布雷。
早期的陈布雷热爱报业、想当记者,结果却阴差阳错、身不由己做了高官,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灵魂式的人物,一早在1927年就开始追随蒋介石,并深得蒋介石器重。
1935年起,陈布雷开始担任蒋介石侍从二处主任,成为蒋介石的头号笔杆子。
抗战时期,陈布雷为蒋介石起草了一篇篇痛快流畅、慷慨激昂的抗日檄文,为蒋介石赚足了政治资本。
这时期的陈布雷,仿佛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给蒋介石写文章可谓得心应手。
只可惜,全面抗战8年,蒋介石一刻不曾放弃对付共产党,为巩固蒋家王朝,更日益独裁,对众多封疆大吏和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越来越不放心,除利用军统和中统实行多维控制之外,还想利用经济情报来观察这些属下的动向。于是,陈布雷的侍从二处终难以逃脱沦为特务处、“锦衣卫”的命运。
1948年,已升任国民党中央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的陈布雷被蒋介石要求写一篇《总体战》的文章。
但几天过去,陈布雷都写不出来,总统府的催促电话不断打来,最后陈布雷只能提高声音到:“这件事我不会办,请总统找别人做吧!”
在此之前,作为蒋介石首席秘书的陈布雷,经常要写很多他并不想写的材料,对此他苦不堪言,却无人与说,长期以来郁结于心,经常不分昼夜地赶写材料更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失眠成常事,安眠药吃好多片也只能睡一小会儿。
全面内战爆发以来,陈布雷更加头疼,真是到了江郎才尽、油尽灯枯的地步。起初为报蒋介石知遇之恩,以文字服务蒋介石的陈布雷,到最后,深陷政治旋涡,最怕的就是给蒋介石写材料,有时写不出来,只能痛苦地用头撞墙。
1948年11月2日,也就是解放军占领沈阳,奠定解放全国胜利基础的辽沈战役结束当晚,陈布雷来到蒋介石官邸,夜访蒋介石,以“停止戡乱,放弃独裁,绝交孔宋”3事直言相谏,结果却被蒋介石斥为“软骨头”、“书生误国”。
这直接触动了陈布雷那根原本就有些敏感的神经。
目睹蒋介石彻底沦为“独夫民贼”,国民党衰败的陈布雷,满腔抱负化为虚无。
他无力面对残酷现实,又困在旧知识分子“仕不事二主”的愚忠里,走不出来。
11月11日,在参加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举行的临时会议,聆听了蒋介石暴风骤雨般的一次清算式猛批后,陈布雷回到寓所。
次日,陈布雷闭门不出,当晚也只吃了很少的饭就上了楼,并叮嘱副官:“无论是何来人、来电都不要打扰我,我需要休息了。”
11月13日,陈布雷即被人发现死在卧室,死因是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
1小时后,陈布雷的遗书上呈蒋介石,“书生做吏必受辱”的陈布雷就这样倒在了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夜。
有关他自杀的真实原因众说纷纭,国民党官方说他是“感激轻生,以死报国”;有人说他是“死谏”不成,以死明志,也有人说他是为垂死的蒋政权“殉葬”,又或是……
陈布雷的死因复杂,一如他矛盾的一生。在生命的尽头,他留下万言遗书,不光留给蒋介石,更留给了秘书、家人和朋友。
其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家里。陈布雷一共有七子二女,其中三子二女是原配妻子所生,最后四子则为续弦妻子所生。
9个孩子中,原配妻子所生最小的女儿陈琏(怜儿)最早在陈布雷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了共产党。
陈琏生于1919年,母亲在生她以后20多天就因“生育太频,气血亏竭”而死。陈琏长大后进入师范,读了一年就转入杭州高中,后来进了西南联大地质系。
1939年,她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又转入中央大学历史系。抗战胜利后,她在北平贝满女中教书。1947年,国民党保密局破获了中共北平地下电台,顺藤摸瓜,又相继在保定、西安、兰州等地发现中共组织和地下电台,大肆搜捕,发现了陈布雷的女儿陈琏竟是共产党。
蒋介石当时闻之大为惊讶、震怒。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在大抓特抓之余,感慨地说:“我们这样抓、这样杀,还是有这样多的人敢提着脑袋闯进来,真不知是为什么?”
后来,得益于陈布雷的关系,蒋介石发了话,再加上陈琏狱中始终未承认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才被释放出狱。
女儿和自己走上不同的道路,站在对立的阵营,这对陈布雷也产生了不小的刺激。
临死前,陈布雷给儿女留遗书,坚决重申,不让儿女从政,也因此,他的几个儿子分别是学了农学、医学、工科、土木以及哲学,没有一个国民党员。
不过其中,陈布雷最疼爱的小儿子陈砾(原名陈远)也和女儿陈琏一样加入了共产党。
陈砾生于1926年,和姐姐陈琏是同父异母,尽管如此,姐弟俩从小便十分亲近。
陈砾走向革命,是在父亲去世以后,而引导他走向革命,恰是姐姐陈琏。
1948年陈砾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同年父亲自杀,19岁的陈砾即投向了解放区,并于1949年1月随军进入天津,在新建的天津日报社任时事编辑,并很快成为新闻队伍的骨干。
1952年,陈砾正式加入共产党,此后相继被任命为报社秘书组、文教组和地方工业组组长等职务,成为天津新闻界名人。
1953年,陈砾被委任为特派记者,赴朝采访停战谈判工作,并被授予三等功。
此后,陈砾曾先后担任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副社长、社长、党组书记以及天津市出版局副局长等职务。
1986年,陈砾又出任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官至副部级。
陈砾之外,他的几个哥哥也都很优秀,在各自领域学有所成,全国解放后留在大陆,多任医院院长、学院教授、工程师等职。
不过,陈布雷的长子,也就是一开始想从政在父亲要求下改学农业的陈迟,后来去了台湾,晚年赴美定居。
而他的儿子陈师孟,也就是陈布雷的长孙,从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又前往美国攻读了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最后回到台湾从政,先加入国民党,又退出加入民进党,曾任台北市政府副市长、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秘书长等职。
也就是在任期间,他因支持“台独”招致无数骂名,被批“民族罪人”、“叛国分子”。人们纷纷认为他这样是在给家族抹黑。
素材来源:
[1]史飞翔.“书生做吏必受辱”的陈布雷[J].湖北档案,2013,(05):41-42.
[2]熊国英.陈布雷的人生末路[J].文史春秋,2007,(02):32-38.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