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村落走向数字云端 “AI+”助力非遗传承“活”起来

新甘肃客户端讯(新甘肃客户端记者 李杨 李萍)4月19日,由快手公益联合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青海省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非遗传习学堂”第二期能力提升培训在临夏州临夏市举行。本期“非遗传习学堂”为来自甘肃、青海、山西的18位非遗传承人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短视频创作、AI技术应用、非遗授课技巧、知识产权保护等能力,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活化注入新动能。

此次培训不仅为传承人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探索出一条“非遗+科技”的创新传承路径。参加“非遗传习学堂”第二期项目培训的18位非遗传承人,项目涵盖剪纸、景泰蓝、泥塑等十余项传统技艺。“非遗传习学堂”通过“资金资助+技能培训+传播推广”模式,助力传承人突破地域限制,借助“短视频直播”触达更广泛受众。

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是AI技术的深度融入。在“AI助力非遗传承”课程中,讲师何浩结合快手“可灵AI”讲解了AI技术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并现场展示了如何使用可灵AI进行非遗类短视频内容创作、视频文案撰写、视频素材生成等能力。“以前同样一幅作品,我们创作线稿需要2天,现在有了AI辅助只需要3分钟,创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提升”,会宁剪纸非遗传承人曹海仁说。

据悉,可灵AI自2024年6月发布以来,已累计完成超20次迭代。可灵大模型2.0版本及可图大模型2.0版本于今年4月15日正式面向全球发布,截至目前,“可灵AI”全球用户规模突破2200万,超1.5万开发者和企业客户将可灵的API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场景中,通过AI讲好故事,实现更加精准的复杂创意表达。

本期培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兰州交通大学染缬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张宁以《非遗研学课程设计》为主题,为传承人讲解如何更加系统地设计课程与授课。此外,势成咨询创始人韦栋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非遗作品版权登记、品牌运营及侵权应对策略,知识产权保护课程为传承人筑牢了法律屏障。讲师何浩还针对短视频账号运营、内容策划、视频拍摄剪辑等实操问题展开一对一答疑。

“非遗传习学堂”是国内首个结合互联网平台优势,系统性为困境非遗传承人提供帮扶支持的公益项目。自2024年启动以来,项目通过帮扶、提升发展、非遗传播、硬件支持四个维度支持甘肃省、青海省和山西省20名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与版权合作等形式,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活化。

从深山村落走向数字云端,快手通过科技与公益的力量,为非遗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未来,快手将持续助力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打造非遗传承人帮扶“快手模式”,让更多人能够拥抱数字时代,共享科技发展带来的美好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6

标签:助力   青海省   数字   快手   甘肃   村落   云端   深山   技艺   公益   走向   项目   技术   科技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