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了,我们为何还要铭记“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深夜,沈阳柳条湖的铁轨爆炸声,成了近代中国的“国殇时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仅4个月,东北全境沦陷,3000万同胞被迫在日军铁蹄下挣扎,这段历史,刻在民族的骨血里,从未褪色。

铭记九一八,不是沉湎伤痛,而是看清“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当年日军凭先进装备长驱直入,如今中国突破芯片、航天等“卡脖子”技术,国防力量稳步提升,正是用实力守住“不再任人宰割”的底线;铭记九一八,更要传承“不屈的脊梁”,杨靖宇嚼棉絮战至最后一刻,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的誓言,如今化作科研人熬夜攻关、基层人坚守岗位的动力。

每年9月18日,各地防空警报准时响起,那3分钟的鸣响,从不是形式——它提醒我们:历史从不是故纸堆,而是照亮前路的灯。唯有握紧当下的“接力棒”,才能让民族的未来,永远远离战火与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历史   铭记   日军   国殇   民族   故纸堆   骨血   接力棒   长驱直入   铁蹄   棉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