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江苏镇江空青山的密林里,几个采药人在杂草丛中踢到了一块硬物。拨开半人高的野草,一尊残破的石马石像露了出来 —— 谁也想不到,这个几乎没人踏足的荒山,藏着一个惊动考古界的秘密。
空青山发现石像的消息传开后,考古队很快赶来。在杂草和泥土里,他们陆续清理出更多东西:带花纹的仿木斗拱、刻着鳞片的石鱼残片、还有半个佛头。
“这些不是普通物件。” 领队专家一眼看出了门道 —— 这种雕刻精细的构件,只有宋代高等级墓葬才会用。更让人兴奋的是,随着勘探范围扩大,他们发现了墓园的轮廓:光是残存的灰砖地基,就比已知的南宋二品官汪大猷墓大了一倍多
这个发现立刻让考古界沸腾了。要知道,元代盗墓成风,南方的宋代大墓几乎被挖空,能留下完整墓园的寥寥无几。而空青山这处大墓,不仅规模罕见,从构件风格看,极有可能是南宋早期的 —— 这意味着,它可能躲过了元代的盗墓潮。
可墓主人是谁?总不能是凭空出现的 “无名高人” 吧?就在大家犯愁时,一块埋在土里的墓志碎片给出了线索。上面的字模糊不清,但能认出 “瀛国夫人魏氏” 几个字。
“魏国夫人是封号,嫁给了曾家。” 专家立刻联想到一个人 —— 宋代宰相曾布。他不仅是大官,还有个更出名的哥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曾布在北宋末年官至宰相,晚年被贬到镇江,死后极有可能葬在当地。而 “魏国夫人”,正是他妻子魏氏的封号。考古队顺着这个线索查史料,果然在《宋史》里找到记载:“曾布妻魏氏,封魏国夫人,卒于镇江。”
更关键的是,魏氏墓志里提到 “随丞相居镇江”—— 这个 “丞相”,只能是曾布。
接下来的发掘,越来越多细节指向 “曾布墓”:墓园四周有灰砖铺的环形通道,推测是供后人祭拜时绕行的;墓壁用石灰和胶浆层层浇筑,硬得像石头,这是宋代高官墓葬的标准工艺;甚至在填土里发现了少量宋代官窑瓷片,显然是当年下葬时的随葬品残留。
可就在大家觉得 “板上钉钉” 时,新的发现让事情变得复杂 —— 在距离大墓 400 米的山脚下,又找到了一处小型墓园。
这处小墓园的构件和大墓太像了:同样的石鱼纹饰、类似的仿木斗拱,连瓦片的规格都几乎一样。更奇怪的是,小墓园里出土的 “鸱吻”(屋脊上的神兽构件),居然比大墓的更宽、纹饰更复杂。
“按规矩,晚辈的墓规格不能超过长辈。” 队员们犯了嘀咕,“如果大墓是曾布的,小墓主人难道比他地位还高?”
随着发掘深入,更大的意外出现了 —— 当清理完大墓的填土,露出的墓室竟然空空如也。
没有棺椁痕迹,没有随葬品,甚至连一块骨头渣都找不到。只有三个盗洞在墓室底部,像三个黑洞,直通地下的岩石层。
“盗墓贼再狠,也不至于把棺木都拖走吧?” 有人猜测是 “空墓”,就像曹操的疑冢。但专家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墓壁的石灰层浇筑得极其工整,连砖缝都对齐了,“造空墓没必要这么费功夫”。
那为什么会空?结合盗洞和历史背景,专家还原了真相:这墓确实被严重盗掘过,但不是普通盗墓贼干的。
曾布生前卷入新旧党争,得罪了不少人。他死后几十年,南宋政局动荡,有人趁机报复,不仅挖了墓,还刻意清理了所有痕迹 —— 包括棺木和尸骨。而元代的盗墓潮,可能又对空墓进行了二次破坏,最终变成现在 “空空如也” 的样子。
至于山脚下的小墓,后来也有了答案。通过比对曾氏家谱,专家发现曾布有四个儿子葬在空青山,其中六子曾纡官至江南安抚使(二品),地位足够用高规格墓园。而小墓的鸱吻更大,可能是因为建造时工匠手艺更成熟,并非 “越级”。
虽然没能找到曾布的尸骨或完整墓志,但综合所有证据 —— 魏氏墓志、墓园规格、史料记载、家族谱牒,专家最终确认:空青山大墓就是曾布与魏氏的合葬墓。
而山脚下的小墓,极有可能是他儿子曾纡的墓。这两处墓园,再加上周边陆续发现的几处小型墓葬,共同构成了曾家的家族墓地。
“这是宋代家族墓葬的活标本。” 专家说,哪怕墓内空空,墓园的布局、构件的工艺、甚至盗洞的痕迹,都在诉说历史:曾布生前的权位、宋代高官的丧葬规矩、后世的政治报复…… 这些都比随葬品更有价值。
如今,空青山的发掘还在继续。考古队希望能找到更多曾家后人的墓葬,拼凑出这个家族在镇江的完整故事。而那些出土的构件,已经被送到博物馆修复 —— 它们或许没能守护墓主人的安宁,却成了穿越千年的 “历史证人”。
从荒山石像到家族墓园,空青山的发现告诉我们:有些秘密藏在杂草里,有些历史写在石头上。只要肯弯腰去捡,总能找到被时光遗忘的碎片。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