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18年前后,美国展开对中国的“经济战”后,就开启了各方面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但是就结果来看,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并没有终止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脚步。
甚至法国媒体《世界报》还宣称: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等核心技术进行封锁,不但没有让中国倒下,反而成为了中国相关企业发展的一针“兴奋剂”。

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后,不少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其实这个问题用一句话就能解释,那就是“路径依赖”。因为美国当年打垮苏联用的就是这个手段。
苏联在和美国的“科技竞争”中,长期处于被美国进行技术封锁的状态。

苏联工厂
在电子产业上这种封锁产生的效果尤为突出。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和苏联的电子产业就拉出相当明显的差距了,后续到苏联解体乃至是现在,苏俄在电子产业上一直没有追上美国。
苏联和俄罗斯武器一直给人“傻大黑粗”的印象,就是因为苏联的电子产业落后,苏联只能通过增大电子设备的体积,从而让电子设备达到和美国电子产品一样,甚至是不如对方,只能接近对方的性能。
就比如在芯片技术上,到2025年1月份美国已经能生产4纳米制程的芯片。而俄罗斯一直到2024年5月,能生产的最先进的芯片是350纳米制程,这相当于西方1995年的技术水平。

俄罗斯从2024年才开始生产350纳米制程芯片
通过这样的技术封锁,美国一直和苏联保持着较大的技术差距。
最终苏联在巨大的经济问题上轰然崩塌,让美国赢得了冷战胜利。
到了21世纪,面对中国这个新的“竞争对手”,美国把当年对苏联的那一套用在了中国身上。

美国将那套手段用在了中国身上
按照美国的设想,先是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让中国的技术发展停滞。这样等个10~20年后,美国和中国的技术水平就会拉开明显技术差距。
到时候中国就会出现和苏联一样的经济问题,然后美国就能赢得“新冷战”的胜利。

美国希望能依靠老一套打垮中国
但是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必然不可能像对苏联的封锁一样有效。
当年美国对苏联的封锁能起到效果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苏联产业人口更少,其二是苏联技术发展长期依赖外部技术输入。
在第一点上,一个国家的人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产业规模。

国家的人口决定了工业规模
就比如说造船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造船业本身以及上下游涉及到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那么一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国家,自然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巨大且先进的造船业。
并且一个国家不是所有人都能工作,也不是所有人都从事一个产业。所以要想维持一个比较大规模的造船业,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需要达到至少1000~2000万人。
同样的,一个国家需要维持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就需要巨大的工业人口数量。

庞大的工业规模需要巨大人口基数去支撑
到1990年的时候,苏联加上苏东阵营的总人口不到4.5亿(苏联加上东欧卫星国)。
这其中排除掉幼儿和老年人,工业人口顶破天也就2亿人左右。这还是考虑到了苏联教育体系完善,国民人均受教育水平高的情况。
2亿工业人口看起来不少,但要支撑起“全产业链”就很难了。
相比较之下在1990年美国加上加拿大、欧盟、日韩,以及当时还非常亲美国的东南亚,总人口达到了12亿人左右。

1990年“美国阵营”有12亿人口
我们就算这其中只有30%的人能进行工业生产,那么美国以及其“盟友体系”也有3.6亿的工业人口。
所以说苏联到上世纪80年代时电子技术落后,纯粹是工业人口数量不足,导致的产业工人、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数量跟不上导致的。
尤其是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积极拥抱美国构建的世界贸易体系,将自己纳入到了美国的工业生产、贸易体系当中。于是当时中国11.4亿人口也成为了“美国工业体系”的一部分,然后我们就看到了冷战末期到21世纪初这10来年时间,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以及技术发展相当快的一段时间。

在第二点上,苏联虽然也算一个科技强国,但是苏联的科研体系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自身缺乏新技术运用的土壤。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和第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人口不足。
苏联加上苏东阵营一共就4.5亿左右的人口。美国加上其盟友体系,再加上80年代开始和它接近的中国,人口都快到25亿人了。
巨大的人口差距使得双方在市场规模上也有巨大差距。美国这边市场更大,意味着任何有潜力的产品都有极大可能活下来。

巨大的市场让更多有潜力的技术能活下来
但是苏东阵营就这4.5亿人,就导致了苏联出现了“新技术落地后难赚到钱”的问题。
新技术难赚到钱,就没法通过更多的利润进行快速的技术迭代。
相比较之下美国这边市场大,新技术落地后能获取丰厚的利润,然后就能将一部分利润投入到技术发展中,实现技术快速迭代。
所以在冷战时期,苏联在芯片技术上一直处于技术落后→通过间谍偷西方技术进行仿制→技术再次落后→又让间谍去偷技术的“死亡循环”中。

苏联在芯片发展上陷入了“死亡循环”
直到西方和苏联在电子技术上拉开了至少20~30年的差距,以至于苏联已经看不懂自己偷到的技术了。
但是看看现在的中国,就会发现中国并没有苏联的那些劣势。
人口上中国自身就是全球唯二人口突破10亿的国家。在技术发展的土壤上,中国国内有足够大的市场,也有足够多的技术人员。

巨大的人口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和数量庞大的技术人员
最最关键的是,全球不止中美两个国家,中国同时和欧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保持着高度经济联系。
所以中国是要市场有市场,要人才有人才。我国在“中美科技对抗”中唯一的劣势,就是过去30年时间和美国的高度经贸联系,让中国在部分技术领域缺乏“独立自主”的动力。
毕竟能买到美国芯片,我国也就暂时没必要把“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去开发国产先进芯片”放在首位了。

但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封锁,这不仅让国家加大了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同时也让一大批国内相关企业有了“业务”,能更加不遗余力去攻克难关。
一方面是技术突破后的滚滚利润,一方面则是突破限制打破壁垒的大快人心,可谓是名利双收,也难怪外媒会说,这就像是一剂“兴奋剂”。

美国的制裁,让中国有动力开始研制先进芯片
从2018年美国对中国展开贸易战开始,中美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差距是越来越小的,这也说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失败了。
信息来源:
【1】观察者网·《法媒感叹:“你封我,我就自己造”,整个中国都在以这样的精神前行》
【2】观察者网·《美商务部长:台积电开始在亚利桑那生产4纳米芯片》
【3】光明网·《俄罗斯突破350nm芯片,意味着什么?》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