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记者 杜雪迎)水有源,树有根,人有血脉,家有家史。7月18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西藏首个社区家史馆——拉萨市八一社区家史馆,从一个个“小家”的故事中,了解到了八一社区这个汇聚了汉、藏、回、蒙、彝等22个民族的“大家庭”,历经70余载时代变迁的故事。
满墙手写的家书、不同年代的全家福、承载记忆的老物件……八一社区家史馆于2024年10月正式开馆,是一个由94个家史故事、120件老物件和三代建设者的奋斗记忆共同组成的文化地标。家史馆以家史为桥梁,沿着“拓荒者·起家”“赓续者·兴家”“开创者·安家”三大主题脉络,用“小家”故事串起多民族“大家”共同的记忆。
八一社区第一书记央曦介绍,八一社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在张国华、谭冠三的率领下进驻拉萨。1952年,谭冠三和西藏工委其他领导商量,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创办了西藏军区第一个农场——八一农场。随着农场发展和时代变迁,八一农场逐步发展为农产品贸易和工人群众居住区。1999年12月,八一社区正式成立。
1967年出生的占堆,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他的父亲洛桑曲达,是八一农场第一代老职工。“我父亲到1978年去世为止,一直在农场工作。”占堆家庭的故事和老照片,被展示在家史馆第一篇章“拓荒者·起家”中。家史馆建成后,占堆曾多次前来参观。“我对八一农场有很深的感情,看到那么多跟八一农场有关的老一辈人的故事,感触很大。”在占堆看来,八一社区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家史馆可以传承优良家风,也让他对邻居们有了更多了解,唤起了许多共同的回忆。
在八一社区,还有不少多民族融合的幸福家庭。1969年出生的李文英,拥有两个名字——一个汉语名和一个藏语名。 “我的藏语名叫尼玛卓嘎,是母亲起的。”李文英的父亲是汉族,来自辽宁沈阳,母亲是藏族,是拉萨曲水县人。她从小就既会说汉语,又会说藏语。在李文英的记忆中,父亲在世时经常会做一些东北菜,她最爱吃的就是东北大杂烩。李文英一家住在八一社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时她的父母在八一社区里买了地,盖起了简易的红砖房。自那时起,李文英一家的记忆便与八一社区交织在了一起。“社区要筹建家史馆,我翻找了家里的老照片,一看照片,很多事就都想起来了。”
历经70余年,八一社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居住有汉、藏、回、蒙、彝等22个民族共6183户17126人。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家史馆筹建过程中,36名社区网格员走街串巷,历时4个月,对家史故事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建成后,社区通过组织“自写家史,共读家史”的活动,以共同的记忆让“石榴籽”抱得更紧密,织就了一条民族团结、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纽带。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