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第二大城——郫
分封抑或郡县,是蜀与秦之间的较量,亦是郫都数千年历史的转折。
秦惠王二十二年(前316年),蜀国战败,成都平原纳入秦国版图。新的统治者带来了新制度,郡县制第一次出现在蜀地。
秦惠王二十四年(前314年),郫县始建,一部名为郫县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作为成都以西最重要的县以及守卫屏障,郫县城规模宏大。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惠王二十七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秦建三城,郫县城是蜀郡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城。
▲成都平原考古遗址示意图。图片来源:《郫县概览》
这是一座雄伟的城池,更是一座新式的城池。古蜀时期,城墙或为夯筑,或直接以江河山形为墙,或用木栅荆棘围拦,各种建筑也多为竹木结构。
秦入蜀后,筑城技术更新、给蜀地城邑植入了新的活力。来自关中的版筑法和砖瓦技术,在郫县城展现得淋漓尽致。
▲“郫”铭文戈战国-秦(前475—前207年)四川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出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图片来源:郫都史志
按秦制,郫县城设计、布局基本与咸阳同制。城墙为版筑,坚固高大。下为仓库,上有房屋、城楼、射阑,军事功能明显,名为城墙,实为堡垒。城内里市分明,官府建筑普遍使用砖瓦。
作为秦国首批修建的城池,郫县城对以后巴蜀地区其他城市的修建都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汉代盐井画像砖(复制品)(郫都区红光街道出土)。图片来源:这里是郫都
不同于后世,州县繁多,辖地较小,秦汉时期,郡县初设,郫县辖境广阔。据《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等书记载,当时郫县辖地约涉及今郫都区、温江区,李冰设湔氐道前还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部分)及其以西地区。
▲汉代陶甑(1992年风情园出土)。图片来源:《这里是郫都》
▲汉代陶鼎(1997年古城遗址出土)。图片来源:《这里是郫都》
都江堰修筑后,郫县水旱从人,土地肥沃,宜居宜业。郫县广袤的土地是成都平原最精华的组成部分之一,拥有孕育璀璨文化和辉煌文明的天赐良机。
古蜀王国都邑,秦汉蜀郡郫县。数千年来,郫都区都是一处与时俱进、应时更新的宝地。
栏目介绍
郫都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天府之国”腹心地带,这里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素有“古蜀之源、生态之城、蜀绣之乡、川菜之魂、盆景之乡”美称。为全面展现郫都区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成都市郫都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出版了《这里是郫都》,深入挖掘郫都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风貌以及丰富的民俗传统。
“郫都史志”微信公众号开设“悦读郫都”专栏,带你探寻郫都区的深厚底蕴与现代魅力。
来源:《这里是郫都》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