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为什么叫犹太人呢?

“犹太人”这个名字听起来挺耳熟的吧?一提起来,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他们的聪明才智,或者他们在历史上的种种传奇。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称呼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其实,“犹太人”这个名字背后是一段特别长的历史,涉及到民族迁徙、王国分裂、流放和信仰传承。

要搞懂“犹太人”这个称呼的由来,咱们得先从希伯来人说起。希伯来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从欧亚草原一带迁徙到了今天土耳其南部和叙利亚北部,后来又辗转到了古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那时候,他们主要靠种地和放牧过日子,日子还算过得去。可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埃及的法老开始对他们翻脸,把他们当奴隶使唤,日子苦得不行。

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摩西。他是希伯来人利未支派的后裔,公元前13世纪左右带着几十万希伯来人逃出了埃及。这件事在历史上特别有名,被称为“出埃及”。摩西不仅把希伯来人从奴役中解放出来,还在西奈山上接受了神的律法,也就是“十诫”,这成了后来犹太教的基础。可以说,摩西是希伯来人迈向民族身份的第一步。

逃出埃及后,希伯来人在旷野里漂流了四十年,最终在约书亚的带领下进入了迦南地,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一带。到了公元前11世纪,他们建立了以色列王国,首任国王是扫罗。扫罗之后是大卫,他把耶路撒冷定为都城,算是把希伯来人团结起来了。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接着干,公元前970年到931年在位,建了第一圣殿,让耶路撒冷成了宗教和政治中心。不过所罗门晚年有点昏庸,税收重,劳役多,搞得民怨沸腾。

所罗门一死,大约公元前931年,以色列王国就撑不住了,分成了南北两块。北方十个部族组成了以色列王国,定都撒玛利亚,选了耶罗波安当国王。南方两个部族——犹大和便雅悯——组成了犹大王国,定都耶路撒冷,由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统治。这两个国家一分裂,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争斗,边境上战火不断。

说到“犹大”这个名字,得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它其实是雅各的第四个儿子犹大的名字,意思是“受赞美”或者“神所拣选”。雅各是希伯来人的祖先之一,他的十二个儿子后来成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来源。犹大支派在南方扎根,势力越来越大,到了王国分裂的时候,犹大王国就以这个支派命名了。

北方以色列王国混得不太好,经常搞偶像崇拜,政治也乱七八糟。到了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打过来,攻陷了撒玛利亚,北方十个支派被掳走,散到各地,慢慢就失去了踪迹,历史上管他们叫“失踪的十支派”。相比之下,犹大王国靠着耶路撒冷的圣殿,信仰上还算稳当,撑得久一些。

犹大王国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公元前727年到698年,国王希西家搞了宗教改革,砸了偶像祭坛,重新推崇耶和华的信仰。到了公元前640年到609年,国王约西亚又接着干,发现了失传的律法书,弄了个大复兴。可惜好日子不长,公元前605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开始找犹大的麻烦。公元前597年,他第一次攻下耶路撒冷,把国王约雅斤和一批贵族掳走。公元前587年,他又来了一趟,把圣殿烧了,耶路撒冷毁得一塌糊涂,大批犹大人被带到了巴比伦。

到了巴比伦,犹大人有了个新称呼——“Yehudi”,意思是“来自犹大的人”。这时候,他们的国家没了,圣殿也没了,但他们没放弃信仰。在巴比伦的河边,他们聚在一起读经文,守安息日,还给男婴行割礼,硬是把宗教传统保住了。时间一长,“Yehudi”这个词就不光指犹大王国的人了,而是泛指所有信奉耶和华的希伯来人后裔。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打败巴比伦,下了个诏书,让犹大人回耶路撒冷。不少人回去了,重建了家园和第二圣殿,但也有些人留在了巴比伦,形成了早期的犹太社区。从这时候起,“犹太人”这个称呼算是正式定下来了,不只是个地理标签,更是个信仰和文化的标志。

考古上也有证据支持这段历史。比如公元前9世纪的特尔丹石碑,上面提到“大卫之家”,证明犹大王国确实存在。公元前733年的尼姆鲁德碑文则第一次记录了“犹大”这个名字,历史地位杠杠的。

巴比伦流放是个大转折。从公元前597年到582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分几次把大概两万犹大人掳到了巴比伦,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农庄上,比如特尔-阿比卜。有些人日子过得还行,像被掳的国王约雅斤还有口粮供应,考古上找到了相关的泥板记录。但大多数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只能当农夫或者干苦力。

在巴比伦,犹大人没法去圣殿祭祀了,就改在家里聚会,研究律法书,慢慢形成了会堂制度。他们还写下了《耶利米书》《以西结书》这些经文,讲悔改和希望。流放挺惨的,公元前587年的拉吉信件就记录了耶路撒冷被毁前的绝望。这段时间,他们还把古希伯来字母换成了亚兰字母,后来就演变成了现代希伯来字母。

公元前538年,大约五万人跟着所罗巴伯回了耶路撒冷,公元前516年建好了第二圣殿。之后,以斯拉和尼希米又带人回去,修律法,建城墙,耶路撒冷总算有点起色。可这平静没维持多久,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占了犹大,把它变成了行省。罗马人税收重,管理乱,犹太人忍不了,公元66年到73年爆发了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公元70年,罗马军队把第二圣殿烧了,几十万人死了或者被卖成奴隶。

这场战争之后,犹太人开始大规模流散,去了地中海沿岸、欧洲、非洲、亚洲各地。公元135年,巴尔科赫巴起义又失败了,罗马干脆不让犹太人进耶路撒冷,流散就更彻底了。

流散中,犹太人靠着会堂、学律法、过节,把身份和信仰保住了。后来拉比犹太教兴起,编了《米示拿》和《塔木德》,给信仰定了规矩。不管到哪儿,他们都带着智慧和韧性,出了不少哲学家、商人、学者,对世界文化贡献不小。

说到这儿,“犹太人”这个称呼的来由就清楚了。它最早是从犹大王国来的,流放之后变成了所有信耶和华的希伯来人的统称。从摩西带着希伯来人出埃及,到王国分裂,再到巴比伦流放和全球散居,这一路走来,犹太人靠着信仰和文化硬是挺了过来。

这个名字不只是个标签,更是个符号,代表了他们在逆境里的坚持和智慧。不管是圣殿被毁,还是被迫离开故土,他们都没丢掉根。今天,犹太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但那份传承还在延续。

你对这段历史怎么看?觉得犹太人最牛的地方是啥?欢迎在评论里聊聊,咱们一起唠唠这个话题。

参考文献

Timeline of Jewish history - Wikipedia

摩西 - 百度百科

Kingdom of Judah - Wikipedia

Babylonian captivity - Wikipedia

Jewish diaspora - Wikipedia

Tel Dan Stele - Wikipedia

Nimrud Tablet K.3751 - Wikipedia

Babylonian Ration List: King Jehoiakhin in Exile

Lachish letters - Wikipedia

Cyrus Cylinder - Wikipedia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犹太人   摩西   耶路撒冷   巴比伦   希伯来人   犹太   以色列   支派   王国   犹大   公元前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