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9月25日,“1岁儿童喝夜奶不刷牙致16颗牙坏死”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表示“第一次听说儿童喝奶还需要刷牙”,也有部分人质疑乳牙坏死是否与牛奶质量相关,还有人觉得乳牙本就会自然脱落,无需过度关注。
“喝夜奶不刷牙致乳牙坏死是‘奶瓶龋’(即婴幼儿龋病)的严重表现,其病因不在奶质,而在口腔卫生习惯。不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夜奶后不刷牙,糖分整夜酸蚀牙齿,导致“奶瓶龋”或称“喂养龋”。9月25日,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王小竞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乳牙龋坏会影响恒牙发育、咀嚼功能和身心健康,绝非“换掉就好”。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第三幼儿园,孩子们在牙科医生指导下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新华社梁子栋摄
王小竞解释,一方面,牛奶、母乳中含有乳糖,儿童喝夜奶时,乳汁会附着在牙齿表面,若不清洁直接入睡,口腔内的细菌如变形链球菌会分解乳糖产生酸性物质,持续侵蚀牙釉质。由于乳牙牙釉质薄、矿化程度低,抗酸能力弱,长期夜间酸性环境会导致牙齿脱矿、龋坏,严重时会出现牙髓坏死。
另一方面,儿童在喝夜奶后唾液分泌量减少,无法通过唾液的自洁作用中和酸性物质,会加速龋坏进程,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龋坏。严重的奶瓶龋可能发展成“猖獗龋”。
“乳牙虽然会在 6岁至12 岁逐渐脱落,但绝非‘临时牙齿’,乳牙的健康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王小竞介绍,龋坏会导致儿童咀嚼困难,影响营养吸收,进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乳牙为恒牙萌出“预留空间”,若乳牙过早坏死脱落,相邻牙齿会倾斜移位,导致恒牙萌出时位置不足,引发牙齿排列不齐。乳牙龋坏若不及时处理,炎症可能扩散至牙根下方的恒牙胚,导致恒牙萌出后出现斑点、缺损,甚至无法正常萌出。
王小竞提醒,不同月龄的儿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口腔清洁:
0~6个月(乳牙未萌出期),预防口腔细菌滋生。每次喂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牙龈、舌面和口腔内侧黏膜,避免奶液残留。若婴儿使用奶瓶,需定期消毒奶瓶和奶嘴。
6个月~1岁(乳牙萌出初期,通常萌出1~8颗牙),及时清洁已萌出的乳牙。选择婴儿专用的指套牙刷(硅胶材质,柔软无刺激),每次喂奶后(尤其是夜奶后),家长戴指套牙刷蘸温开水,轻轻刷洗乳牙的牙面、牙间隙和牙龈边缘,每次清洁时间约1~2分钟。
避免让婴儿含奶瓶入睡。若婴儿习惯夜奶,可在喂完后立即清洁口腔,再哄睡。此阶段可开始尝试让婴儿适应口腔清洁的动作,为后续自主刷牙打基础。
1~2岁(乳牙基本萌出,通常萌出8~16颗牙),全面清洁乳牙,减少龋坏风险,培养规律清洁习惯。更换为婴儿专用的软毛牙刷(刷头小巧,刷毛柔软,握柄适合家长操作),无需使用牙膏,或使用含氟量极低的婴儿专用牙膏,每次用量不超过米粒大小。
每天清洁2次,分别在早餐后和睡前(若有夜奶,需在夜奶后额外清洁1次),清洁时家长需固定婴儿姿势,如抱在怀里,让婴儿头部靠在家长胸前,确保能清晰看到乳牙,轻柔刷洗每颗牙齿的内外侧和咬合面,可配合使用婴儿专用牙线棒清洁牙间隙。避免给婴儿吃过多甜食,若食用甜食,需在吃完后立即用温开水漱口或清洁口腔。
2~3岁(乳牙全部萌出,共20颗牙),强化乳牙清洁,逐步培养自主刷牙意识,定期查口腔。继续使用婴儿软毛牙刷,可选择含氟儿童牙膏(含氟量0.05%以下),每次用量约豌豆大小,教婴儿学习 “吐牙膏” 的动作,仍需家长协助刷牙。
每天固定清洁时间(早晚各1次,睡前清洁后不再进食),可通过儿歌、动画等方式引导儿童配合。家长可每半年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