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荷兰政府突然放行,悄悄把部分光刻机从对华出口管制清单中撤下,给ASML对中国的销售亮了绿灯。
这个举动不但让ASML松了口气,也让日本媒体炸了锅:“我们是不是被美国耍了?”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光刻机,这个全球芯片制造的“命门”,再次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的焦点,而这一次,荷兰不装了,选择了现实。
荷兰ASML,全球唯一能制造EUV光刻机的企业,一直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一边是美国步步紧逼的技术禁令,一边是中国市场实打实的订单。
2023年,中国从ASML采购了约600亿元的设备,2024年这个数字直接冲到840亿元,占了ASML全球营收的36%。这么大的生意,谁能说放就放?
荷兰政府显然也看清了这个现实。2025年一开年,荷兰宣布调整出口政策,把部分中端DUV设备从禁售名单中撤下,明显是给ASML开后门。ASML也干脆利落,宣布未来五年升级北京维修中心,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这不是“背叛盟友”,而是认清了现实:美国的封锁令压得住设备,却压不住市场。ASML总裁直接表态:限制中国技术发展,只会“激发对方的研发动力”,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日本的教训就摆在眼前。2023年日本紧跟美国,限制对华出口光刻设备,结果2024年市场份额直接蒸发超过30亿美元。日本媒体现在反思得头都大了:“订单都被竞争对手抢走了,咱们到底跟风图什么?”换句话说,ASML的选择并不复杂——政治是压力,生意才是生存。
当然,ASML的“回头”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中国真正在“硬刚”。2025年3月,中国科学院宣布,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光源技术取得突破,关键波长193纳米,设备体积缩小一半,能耗下降七成。
这个技术一出来,直接对标ASML现有的DUV方案。意思很明确:你不卖,我自己造,而且还可能更省电、更紧凑。
紧接着,65纳米氟化氪光刻机技术突破,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也在5月正式交付,国产化率超过90%。你要知道,28纳米虽然不是最先进的制程,但已经足够支撑大部分车载芯片、工业控制系统等成熟应用。
也就是说,哪怕最尖端的EUV还没完全攻克,国内的成熟制程已经开始“稳扎稳打”,用得起、造得出,还能迭代。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2025年二季度,全球芯片设备出货达到130.7亿美元,中国市场独占113.6亿美元,环比增长11%,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更关键的是,自给率已经超过25%,年底有望突破30%。
这还不是全部。2023年7月,中国对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之后,美国的采购量一个月内骤降90%,日本企业库存警报拉响。在别人卡你脖子的同时,中国也握住了别人的“软肋”。
这不是“耍狠”,是把话语权拿回来。既然你要封锁,那我们就从稀土、关键材料到设备、技术,一步步自己来。
这场关于光刻机的博弈,本质上是全球供应链话语权的争夺。ASML之所以“摊牌”,是因为它必须认清现实:市场规律终究要压过政治胁迫。美国再怎么封锁,也不可能替ASML的市值和利润买单。而中国,不但是客户,更可能是未来的竞争者。
ASML总裁说得直白:“中国从0到1很难,但从1到无穷的能力很强。”这不是恭维,而是担忧。2019年时,中国半导体还在摸索;2025年,已经能稳定产出28纳米光刻机。这六年里,技术封锁没让中国倒下,反倒逼出了一个更强的国产替代链。
这就像下围棋,你堵住一条路,我就绕一个方向;你封死EUV,我就把DUV做到极致。而当成熟工艺的产能足够大,市场足够稳,创新就不是奢望,而是水到渠成。
放眼2030年,预计28纳米以上制程的产能将占全球将近一半,而这些恰恰是中国已经掌控的领域。也就是说,未来全球芯片产业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的“产能安全”。
这场技术封锁,最终反而变成了中国科技体系自立自强的一次“倒逼试炼”。西方原本想“卡住中国”,结果却为中国提供了一堂最现实的逆境创新课。
荷兰这次“摊牌”,并不是突然觉醒,而是早就看清了游戏规则。封锁并不会阻止对手前进,反而让对方更坚决地走上自主之路。
ASML的回归现实,是商业理性的胜利;日本的教训,则是盲目跟风的代价。这场博弈,表面上是技术设备之争,背后却是全球产业链的权力再分配。中国没有等别人“开绿灯”,而是自己找到了“造灯”的方法。
光刻机的故事,远没完,但它已经从一台设备的争夺,转向一个时代的启示:真正的技术安全,不靠别人给,而靠自己造。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荷兰首相:特朗普会进一步限制阿斯麦对华出口,我们得自己说了算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