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大民企破产,曾力压华为,如今负债7500亿,创始人被带走

越大的企业,其实越脆弱,一旦内部出现问题,

外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在庞大的商业帝国,

也会轰然倒塌,就像曾经风光无限的海航集团这样。

巅峰时期它价值超万亿,国内没有几家企业能与之相比,

可就就是这样的庞然大物,

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最终负债7500亿。

那么这家企业到底是如何起家的,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彻底走向深渊了呢?

2003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非典,

让全世界的航空产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很多公司亏得直喊苦。

但凡事都有例外,当时国内就有一家叫做海航的公司,

单凭国内的业务,就赚了1个亿。

在大趋势都在走低的情况下,它还能做到逆风上涨,

使得它成了全世界瞩目的明星企业,

还吸引了国外资深投资人为它投了2500万美元。

这笔钱不只带来资金,还像个招牌,引来更多投资。

到2017年,海航资产规模已经超万亿,

成了中国航空业的领头羊,风头甚至盖过华为。

而这样的辉煌,还只是起点,

真正让它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企业的,是后来的海外收购。

国家推动“一带一路”,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时候。

他们非常敏锐的看准了这个机会,直接从银行拿到了300亿,

然后就像暴发户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看着什么赚钱就买什么。

而且他们的胆子非常大,仅仅两年时间,

就花了3000多亿,在国外买了许多资产。

海航的业务扩展到多个领域,成了全球化的商业帝国。

但这些钱几乎全是借来的。

他们的套路其实很简单,买一家公司,马上拿去抵押,

换来新贷款,再去买下一家。

这样的模式让资产规模快速膨胀,可赚钱能力跟不上。

2019年财报显示,海航旗下300多家公司里,

只有海南航空还能赚钱,其他大多在亏。

这样的操作,已经足够让人目瞪口呆了,

但这已经不是陈峰第一次这样做了,

1993年,海南岛正赶上经济特区的热潮。

当时他刚从德国留学回来,学的是航空专业,

看准了国内航空市场的机会。

那时候,航空业基本被国企和外资把持,民营企业几乎没戏。

陈峰拿着银行借来的1000万启动资金,创办了海南航空。

1000万虽然已经非常庞大,但要搞几乎没人看好的行业,远远不够。

一架波音的大型客机,仅是租金就得几百万,买一架更是几千万。

而他可以说是天生玩弄资本的好手,他先用贷款去租飞机,

再拿租来的产品去抵押,换来更多贷款,然后继续租或买飞机,

规模越滚越大,也就是说,他没花一分钱,就组建了庞大的规模。

海南的政策宽松,银行也愿意支持创业者,这给了陈峰机会。

为了能够成功,他甚至准备了非常详细的计划书,

清楚地讲出自己的潜力,银行被说服了。

加上当地想打造地方经济名片,

给了海航一些隐形支持,帮它站稳脚跟。

银行为什么敢借这么多钱给他?

一是陈峰的关系网和海航的规模让人觉得靠谱;

二是当时经济环境宽松,银行觉得海航不会倒。

2017年,海航的负债率高达72%,

一年利息支出500多亿,净利润却只有5.4亿。

每天1.5亿的利息,这样庞大的压力,不管是谁都顶不住。

可他却不慌,他知道自己的公司规模够大,银行会一直支持。

这种想法为后来的崩塌埋下了隐患。

这家大企业的光鲜背后,问题早就冒头。

内部管理一团糟,高层的腐败更是雪上加霜。

他的儿子利用职务,直接挪用了87亿公司资金,

而这些钱,都被这个败家子拿去挥霍了,

光是在国外买豪宅,就花了1个多亿。

他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钱包。

这种事不是个例,海航高管层里,挪用资金、挥霍的情况很普遍。

他们用借来的钱过奢靡生活,根本没想过企业还债的压力。

就这样的管理模式,企业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仅仅一年的时间,他们的产品就不断出现问题。

当时产品宣传时说有国企背景,比银行还安全,

吸引了2.3万普通投资者,很多人把养老金都投进去。

可产品违约后,投资者一分钱拿不回来。

调查发现,公司高管早就知道企业是什么货色,

他们的亲属早就把钱赎回了,留给普通人的只有空壳。

这件事让大家看清了他们的欺诈和失信。

而他们多元化业务,也没能挽救颓势。

2019年财报显示,现金流少了588亿,每天亏1.6亿。

高管还花2.3亿买了毕加索的画,说是“抵债”,想让账面好看点。

这种做法只能糊弄一时,掩盖不了财务的窟窿。

2020年,新冠疫情让航空业几乎停摆。

国企航空公司靠政府支持,运点物资还能撑着,

但海航债务太重,底子又薄,完全顶不住。

一个季度亏了336亿,每天亏3.7亿,

还得每天还1.5亿利息,日子没法过了。

海航开始卖资产,能卖的都卖了。

可高达7000多亿的债务,卖资产根本填不上。

这家庞然大物连一年都没有撑过去,在21年的时候正式破产。

而他们的大老板,也因为种种恶行,

被有关部门带走,曾经的航空大佬彻底跌落。

重组时,这家企业被拆成四部分,虽然公司还在,

但是普通投资者投进去的钱,想要拿回来,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着这家企业的起落像一面镜子,照出中国民营企业的问题。

首先,海航靠政策红利和银行贷款起来,但太依赖外部资源,没练好内功。

大形势一变或经济下行,就容易倒。

其次,高杠杆扩张像走钢丝,短期能把规模做大,

但现金流一断,就全完了。

海航的“借新还旧”,跟庞氏骗局有点像,根本走不远。

内部管理也是大问题。创始人有商业头脑不假,

但是用人能力实在太差,根本没管好高管。

他儿子挪用资金,高管挥霍,这些都毁了企业。

后来产品暴雷的事件更让人寒心,

2.3万投资者的血汗钱没了,背后是多少家庭的苦。

他们不只是亏钱,还丢了信任。

从大环境看,他们的路跟不少民营企业一样。

过去几十年,政策和资本热潮捧出一批靠杠杆起来的公司,

像恒大、乐视,都跟海航差不多。

它们的故事提醒大家,企业得踏实赚钱,不能光靠堆资产。

他们的失败,既是老板判断失误,也是时代红利的副作用。

陈峰有胆量有手腕,但太信高杠杆能一直玩下去,忘了风险。

海航的成长离不开政策和银行,但这种靠“输血”的模式不牢靠。

疫情一来,资金链断了,问题全暴露。

更让人难受的是,普通投资者的损失没人管,高管的腐败也没全追责。

这不只是商业问题,也是社会信任的伤害。

后来这家企业虽然在别人的经营之下慢慢恢复,

但数千亿债务的阴影还在,投资者的痛也没人抚平。

未来,民营企业得在政策和市场间找平衡,

踏实做事,别再走海航的老路。

参考信息:

第一财经:陈峰等被交易所公开谴责并处罚,海航集团万亿债务偿还进展如何
第一财经:又一家航司破产停运,国内客运航司为何鲜有倒闭|姗言两语
界面新闻:原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被罚600万元,两年前已被采取强制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华为   海航   民企   债务   中国   创始人   投资者   航空   资产   规模   资金   银行   财经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