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坐窗前,忽然记起孩提时的细语,仿佛远山晚钟,一声一声,敲在心上。
世间几度春秋,孩子已渐长大,他们的懂事,是不是也曾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的无措和怅惘?
檐下瓦声低,灯影摇曳。人生半百,岁月如歌。孩子不再任性哭闹,学会自己擦干眼泪,那份“懂事”的沉默里,是不是藏着太多无人诉说的委屈?
有时他们像小鸟,明明渴望亲昵,却把翅膀收紧,不敢扰你清梦。
想起《诗经》里的那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孩子的心,何尝不是那水一方?波光潋滟里,隔着浅浅的距离。
少年不知愁滋味,父母偏要装没看见。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许多话到了嘴边,成了叹息。
平日里句句叮咛,事事操心,只怕亏欠,但却忽略了,听见孩子内心的声音。世事纷杂,柴米油盐里掩埋了多少真情?
我们总以为,给了最好的物质,孩子便能无忧。可他们,有时只想要一场安静的陪伴,一次温柔的倾听。
汉代孔融四岁让梨,千古传颂少儿早慧。可谁又记得,小小年纪担过多少大人的期待?长辈的希望也许沉重,孩子的懂事,不过是对爱的缄默妥协。
正如三毛所言:“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父母愈来愈懂得思念,孩子却愈来愈学会隐藏。
他们的话越来越少,笑容也多了些深意。当我们终于闲下来回首,才发现沟通中早已丢失了许多温度。
其实人生百转千回,最难不过亲情的细水长流。想当年,我们也是这样走过逆境,被父母责备、被生活揉搓。
只是岁月更迭,我们的一言一行,也曾无意间成为过孩子心头的一道阴影。现在懂了,无需苛求彼此的完美,无需用沉默惩罚爱与被爱。
有人说,“家,是吾心之所归。”老人盼团圆,孩子怕担当。父母亦是世上另一个孤独的小孩,需要温柔以待。
与其端坐高堂,不如放下偏执,释怀一笑。走近他们,省去训斥,试着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只作一位倾听者,与孩子促膝对坐,将日常的琐碎化作一壶茶里的余香。
慢慢的,你会发现,隔阂可以消融,心门也会悄然打开。
不必问太多未来,只在黄昏微光下,轻轻拥抱此刻。只要用心,对每一句“懂事”都报以善意的聆听,就已经是最好的自救。
正如苏轼所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我们都有勇气,不错过眼前的人、不辜负平凡的温暖。
余生路途遥远,愿你我都能守护好亲情的温度,让每个懂事的孩子,都被岁月以柔软珍藏。
不使成长成为孤旅,不让亲情误入歧途。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彼此陪伴,安然老去,岁月静好。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