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构被处罚,保险巨头深化反腐 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近日,中国人寿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长约50%至70%。

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财务数据的增长,更体现在治理改革的决心与行动力。在业绩向好的背后,中国人寿在过去一年中亦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多名高管被调查,以及多地分支机构接连受到行政处罚,反映出公司在治理和合规方面仍存在压力。

今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中国人寿系统内连续开出两张行政处罚单。同期,公司内部亦有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多名员工被查处。

消费日报记者曾就公司治理、业务真实性及问责机制等问题向中国人寿发函询问,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回应。


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推进反腐纵深发展


中国人寿三季度业绩表现引人注目,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内部正在推进的一系列自我改革举措。从强化反腐力度到重构合规体系,从投诉溯源到服务优化,中国人寿展现出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回应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此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中国人寿原高管刘安林“靠保险吃保险”的违纪违法细节。此举不仅揭示了个别管理人员的失范行为,也反映出公司在治理体系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而相关信息的公开,也传递出中国人寿直面问题、坚决整改的态度。

在巡视整改推动下,中国人寿逐步建立起覆盖总部及分支机构的立体监督网络。通过将廉洁防控措施嵌入审批、资金管理、招标采购等关键业务流程,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处于持续监督之下。有市场分析认为,这种“流程反腐”的思路,相较于事后追责,更注重从源头上阻断利益输送的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寿在反腐过程中特别关注金融行业特有的风险点。针对“逃逸式离职”、银企“旋转门”等新型腐败形式,公司通过建立投资决策与交易询价相分离的制衡机制、完善个人投资信息台账等制度性安排,努力破解“靠金融吃金融”的行业难题。


连续受罚揭示合规短板,整改成效有待观察


  (数据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整理)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信息整理,2025年10月,中国人寿两家分支机构因违规行为先后被处罚。

在数据真实性方面,违规行为尤为突出。例如,中国人寿浙江衢州分公司因编制或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被处以25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曹国辉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中介业务方面同样存在违规。中国人寿云南普洱分公司因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以套取费用、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向投保人提供合同外利益,以及编制虚假业务资料等问题,被合计罚款35万元,相关分支机构被罚20.5万元,7名责任人员受到警告及罚款处理。

面对上述问题,中国人寿应如何推动整改真正落地,避免流于形式,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从近期中国人寿的合规建设的动向来看,其治理机制正呈现若干变化:问责范围从基层员工向管理层延伸,风险控制从单点处置转向系统性防控,整改方式也逐步由运动式治理向常态化机制过渡。以浙江衢州分公司数据造假事件为例,监管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显示出责任追究正逐步向履职个体穿透。

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中国人寿当前的治理变革,本质上是对发展理念的重新审视。当企业能够直面积弊,将监管处罚转化为制度完善的契机,这种应对挑战的思维与行动,或将成为推动其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财经   巨头   体系   金融   分支机构   衢州   机制   业务   国家   业绩   责任人   分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