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打算月底和中方见面,希望中国网开一面,放美国大豆一马

特朗普打算月底会晤中方,想借口大豆换好感,美国农业州急得跳脚,中国不理不睬另有打算。

特朗普急了,大豆卡脖子

美国农业州开始上火,过去几个月,中国几乎没预订新季大豆。

按惯例,这时候本应是预售高峰,农民都在看市场动向,准备秋季收割。

这次却迟迟等不到中国大单。

中西部几个大豆种植大州的农协负责人跳出来喊话,说不能再拖,得尽快和中国谈出结果。

特朗普听见了。

在爱荷华一场集会上,当场承诺月底要和中国高层会面,把大豆摆上谈判桌。

他讲得很直接,说中国现在是在“等”,等美国让步,等谈判筹码。

白宫内部早已就此事协调多轮。

财政部、农业部、贸易代表办公室都已经把中国采购放进议程表上。

美国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也开始炒这个话题。

引用特朗普身边人士爆料,说特朗普希望中国在农产品上网开一面,不然年底农业补贴就得重新核算。

这背后有一件事不能忽略。

美国大豆产量年年增,出口却越来越依赖外部市场。

一旦中国减少进口,美国转向巴西、中东、欧洲的动作变慢,大豆价格波动会直接伤到选票。

农业票仓就是中部几个关键州,过去吃中国订单吃得顺,突然停了,农民要选谁就不好说了。

特朗普懂这个逻辑。

中方不签单,美方补贴就得加码。

财政部不愿掏钱,农业部又扛不住,最后只能总统出面谈。

特朗普这次放话,动静不小,但中方一点没表态。

中国外交部回应得很官方,没有透露任何“是否见面”安排,也没有松口采购问题。

美国想打一场感情战,中国压根没接。

美方等着中国表态,中国等美方拿出实质方案。

特朗普要的,是中国现在就先买一批,哪怕象征意义也行。

中国看得更长远,如果轻易让步,那今后每年大豆季都要被拿捏。

美国农业利益集团压力很大,美国大豆协会接连发公开信,呼吁政府和中国恢复“互信”。

但说白了,这些年美方做的事,把这点互信消耗得差不多。

贸易战期间中国转向南美,阿根廷、巴西把市场份额拿稳了。

现在想让中国临时回头,还得看诚意。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还在有效期内,中国并没违反任何采购承诺。

只是没多买,没提前签。

这种行为说不上敌意,更像是一种提醒。

提醒美国,不要什么都当成筹码,也别把农业当成工具。

特朗普曾说“自己最懂谈判”,但现在这笔帐不好算。

中方掌握节奏,美方只能催单。

更让美方着急的是,离选举又近一步,农业州的表态逐渐明朗,哪位候选人让他们卖出粮,选票就往哪走。

如果特朗普月底真见了中方,能不能换来采购谁都说不准。

中方不是没买,而是选择了等等看。

要看美方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单靠喊话。

中国等什么,美国猜不透

中方没出手,并非没钱没需求。

国内养殖、压榨行业仍需进口原料。

问题出在供应结构变了。

过去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占比最高。

近几年,巴西超越美国,成了第一大供应国。

中国企业更信巴西的稳定和配合。

中国每年从美洲进口几千万吨大豆,靠的不只是价格,更是政治信号。

过去中美关系平稳,大豆成了合作样本。

后来美方不断挑衅,关税加码,芯片脱钩,农产品就成了第一批受影响的贸易板块。

中国商务系统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得平衡三方面。

第一是市场需求,第二是对外关系,第三是国内调控。

美国大豆虽好,但政策不稳。

今天说开放,明天就调查。

谁也不愿赌一单大买卖变成政治笑话。

此外,中国正在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不再让某一国家长期占据主导。

不只是大豆,还包括玉米、高粱、棉花等多个农产品。

进口链条越分散,越安全,这是基本贸易常识,不针对谁,也不避谁。

美国一直没意识到这一点,动不动就拿农产品要挟中国。

前几次中国确实让过,但让多了,惯坏了。

现在中国沉住气,停采一阵,美方就坐不住。

特朗普说要见面,但并未提出中方能接受的条件。

他想靠个人关系突破局面,中方不会因为感情重启采购,中国看重的是对等。

特朗普想要中方提前采购,得拿出更大的让利空间。

比如取消关税、放松技术出口、停止对中国农企制裁。

这些事美国没说,也没做,中方自然不会轻举妄动。

国内不少农业专家已经公开表达观点,认为现在不是采购美豆的最佳窗口。

全球价格下探,南美供应充足,继续从南美采买更合算。

巴西还特别设立对华绿色出口通道,加快港口发货效率。

这些都让美豆在竞争中落下风。

中方并未关闭大豆通道,但谁来占这个通道,谁有诚意,谁有稳定预期,就看谁说了算。

特朗普希望中国“放美国大豆一马”,可中国更看重整体格局。

不能因为一个人一句话,就把节奏全打乱。

这场博弈不只是大豆,更是一次态度测试。

特朗普开口要,中国不松口。

美方若真想解套,得从根子上解决双边信任,而不是靠喊话催收。

农业州逼宫,选票倒向谁

中西部州开始发声,农业大州的议员开始在国会搅动情绪,不再只是向总统喊话,而是直接牵头提案,要求政府调整对华策略。

有些州长甚至绕过白宫,主动联系中方商务代表,希望能单独推进农产品协议。

美国大豆协会出面,连发三封信,言辞激烈,直说大豆卖不动不是中国问题,是自己对外政策一团乱。

协会要求政府给出时间表,明确谈判节奏,并把大豆从政治筹码中拿出来。

农业州农民联合会也不客气,批评政府只顾外交姿态,不顾农民死活。

有人甚至喊出“别让我们替华盛顿冒险”的口号。

这些声音通过媒体放大,电视台跟进播报,一下子点燃了基层情绪。

美国农业部很清楚,中国市场一旦彻底转向南美,美国农民将失去长期战略客户。

农业补贴救不了所有农户,库存在涨,现货难卖,价格每跌一分,就是选票蒸发一批。

特朗普也不想丢这些票。

他在多个集会中重复提中国,一次次保证会“拿下好协议”。

问题是,农业州听腻了光说不练,他们要的是订单,不是承诺。

共和党内部也分裂,一派希望特朗普强硬,一派想恢复中美农业合作。

党内博弈,让谈判节奏更乱。

一些参议员暗中游说中方代表,希望能先放小单,稳住局面。

选民的耐心有限。

特朗普的对手也在借机渗透农业州,用“稳定才有粮价”作为口号打动中间选民。

竞选广告直接把“美豆堆港口”与“政府无能”联系起来。

农业政策成了美国选战的新战场。

特朗普想用大豆换信任,中方却用沉默给出回应。

农业州左右不了中国,但能左右特朗普。

选票压力、舆论倒逼、党内博弈,全指向一点:农业这条线不能崩。

如果特朗普月底谈判无果,农业州的动荡可能继续发酵。

中方底线不改,美方算盘难打

中国看得清楚,特朗普想在农业上“抄捷径”。

但中方根本不按他的节奏走。

中国在公开场合始终用“市场行为”来回应美豆采购问题,不承诺,不否认,不表态。

这不是回避,而是原则。

买不买、什么时候买、买多少,要看美方态度,也要看国际行情。

农业不是外交筹码,更不是随叫随到的工具。

中国的大豆进口制度,涉及国家安全、农产品结构、通胀控制,不可能为了美国一句话就全改。

中方早就推动“豆粮安全”战略,政策鼓励企业多元采购,不再依赖美国一家。

同时也在鼓励国内扩大种植,扶持巴西港口合作,建立海外粮仓。

这一套动作,是结构调整,不是短期回应。

美方常常忽略一点,中国并不缺大豆供应选择,缺的是对方的信任。

过去几年,美方不断扣押中企高管、关闭孔子学院、干预涉台事务,这些都累积成当前的沉默。

中国对美豆态度不是冷漠,是理性。

中国并未封锁美豆通道,也未公开否定采购,而是通过不行动来表达立场。

美方想以情动人,中方更看重规则。

这次特朗普放话见面,其实是试探。

中方反应冷淡,是在提醒美方,不能用农业绑架谈判。

中国大豆市场不是美国内政延伸地,也不是竞选舞台配角。

中方可以买,也可以不买。

可以单年采购,也可以改走长期结构,关键在于信任恢复没恢复,谈判是否有诚意。

否则就算见了面,也只会握个手,各说各话。

中国已经给过美方很多机会。

第一次是贸易协议签署,第二次是疫情物资援助,第三次是恢复高层对话。

但每次美方回头都加压制裁,中国只能越走越稳,不再回头。

大豆不过是个切口。

这次中方选择沉默,不是计较单子,是看透全局。

谁想当朋友,得先讲规则。

谁把农业当牌打,最后必然空手。

美国如果真要卖豆,就该先把打压中国的动作收一收。

否则哪怕谈了十次,也只是白忙一场。


参考信息:

[中国新闻]美农业部数据:中国采购美大豆和猪肉数量锐减·央视网·2025‑04‑25

美国大豆丰收中国不买,“特朗普考虑100亿美元援助”·观察者网·2025‑10‑03

美国豆农急哭!大豆丰收10月起上市中国却不买了·闽南日报·2025‑10‑03

美国农民丰收季抗议,白宫对华关税战让大豆卖不掉·重庆日报·2025‑09‑30

中国不下单美国大豆农民真的慌了 数百万吨大豆面临销毁·金羊网·2025‑09‑1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财经   美国   中方   大豆   月底   中国   美方   农业   采购   巴西   农业部   南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