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卖惨”出圈!蒙冤二十多年的“味精大王”,正在闷声赚大钱

前言

味精吃多了致癌!脱发,影响味觉!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听过类似的传言,有些人不当回事,有些人却放在了心上,彼时所有人没想到这样一句毫无依据的传言居然压垮了占据中国味精市场半壁江山的莲花味精

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辱骂、指责莲花味精,从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喜欢的品牌,沦为超市货架最底层的存在。

然而时过境迁,当20年后莲花味精阴差阳错翻红之后,人们这才意识到居然误会了这个一直以来诚意满满的国货品牌,这一次,它能够把属于自己的一切夺回来吗?

从“鲜味革命”到“谣言围剿”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庭的厨房里总少不了一个蓝白相间的小袋子——莲花味精。

只需一小撮,清汤变鲜汤,寡淡的炒青菜也能吃出肉香,彼时的莲花味精,不仅是“鲜味”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时代的工业奇迹。

1983年,河南项城的一家小味精厂在破产边缘挣扎。

新上任的厂长李怀清带着工人“土法上马”:没有先进设备,就用大铁锅熬煮;资金短缺,就全员集资甚至用粮食抵工资。

万万没想到,两年后,这群人竟捣鼓出了中国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味精,并一举拿下巴黎食品博览会金奖。

到90年代末,莲花味精年产量突破12万吨,全球每十袋味精中就有四袋来自项城。工厂发工资的日子,当地菜市场的猪肉都能涨两毛钱。

但鲜味的巅峰之下,暗流早已涌动。

1968年,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称在中餐馆吃饭后出现“心悸、麻木”,并将矛头指向味精。

这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却成了“味精致癌”“吃多掉头发”等谣言的源头。

2000年前后,这些说法随着海外归国潮涌入国内,一夜之间,主妇们忙着把味精罐子锁进柜子,餐馆老板在招牌上大字标明“本店不用味精”。

最荒诞的是,替代味精的“鸡精”迅速崛起,而它的配料表第一位赫然写着“味精”。这场“以味精取代味精”的闹剧中,莲花味精首当其冲。

2003年,其净利润暴跌86%,仓库里堆积的味精袋落满灰尘,仿佛在嘲笑一个时代的荒谬。

沉默的二十年,与一场“配料表觉醒”

谣言杀死了市场,却没杀死科学。

早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味精列入“最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类别;2004年,中科院明确辟谣“味精致癌论”,但科学的声音敌不过恐慌的蔓延。

莲花味精尝试过反抗——改名“莲花健康”,推出绿色食品标志,甚至跨界做矿泉水、化肥。可这些动作在铺天盖地的“科技与狠活”骂声中,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

转机出现在2022年秋,一场“酱油双标门”事件意外扯下了调味品行业的“遮羞布”:某品牌被曝国内版酱油含多种添加剂,而出口版只有水、大豆和小麦。

消费者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追捧的“零添加”概念,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营销游戏。

被遗忘在货架底层的莲花味精,突然被推上热搜,有人翻出它的配料表,赫然只有“小麦”二字;有人晒出1983年的老包装,蓝白袋子上印着“国家质量金奖”

社交平台上,“为莲花味精正名”的话题阅读量破亿,年轻人戏称它是“初代极简风”“反焦虑大使”。

除了上述所说的这些,其实市场数据更说明问题:2023年,莲花官方旗舰店粉丝从10万飙升至120万,直播间里“79元味精套餐”秒空,新推出的松茸鲜、素蚝油等产品甚至需要限购。

项城的老员工看着生产线重新轰鸣,恍惚间仿佛回到三十年前——只不过这次,流水线尽头等待的不再是卡车,而是直播间的订单打印机。

“老古董”的现代生存法则

莲花味精的翻红看似偶然,实则暗含一套“老国货公式”:用极致简单对抗复杂焦虑,用真实历史唤醒情感认同。

当其他品牌忙着给产品贴上“零添加”“有机”“古法”等标签时,莲花味精反其道而行。直播间里,主播不喊“家人”,不编故事,只是举起透明包装袋:“看,只有小麦,没别的。”

社交账号上,企业大大方方放出90年代的老广告片:流水线上的女工戴着白帽,一袋袋味精像雪片般落下,背景音是铿锵的“莲花味精,味道无可替代”

这种“不迎合”的姿态,反而击中了当代消费者的痛点。

经历过“三花淡奶勾兑高汤”“预制菜入侵”等信任危机后,人们发现最朴素的配料表才是最大的诚意。

有网友留言:小时候奶奶总在汤里撒点莲花味精,现在我才懂,那袋子里装的不只是鲜味。

更关键的是,莲花味精学会了“用魔法打败魔法”。面对“科技与狠活”的质疑,它联合食品专家制作科普视频,用实验证明谷氨酸钠的提取过程与酿酒、酿醋无异;

针对年轻人“懒得下厨”的痛点,推出小包装味精、便携式鲜味包,甚至与网红菜谱博主合作研发“鲜味公式”。

2023年,莲花味精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了178%,不仅如此,莲花控股如今在国内还拥有2700多家经销商以及10000多家客商,远销海外,扬眉吐气!

结语

当然,现实不是爽文。

尽管业绩飘红,莲花味精仍未夺回“味精大王”的桂冠。

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仍是鸡精,而鸡精的市场规模是味精的三倍。老对手梅花味精、阜丰集团也早已完成技术升级,用更低的成本抢占国际市场。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既然莲花味精能够抗住20年的无人问津,就一定能够靠着实力重新占据更大的市场,带着被消费者们误会20年的愧疚,越走越远,重回巅峰!


参考资料:

“味精大王”到“算力新贵”,莲花控股:那不是黑历史,而是来时路!新浪财经2025-04-14 17:23

莲花味精回应“穷得只剩一栋办公楼”:我们公司很火爆 环球时报2025-03-26 21:1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项城   味精   翻红   鲜味   袋子   谣言   小麦   中国   大王   多年   美食   品牌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