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下“最后通牒”:要么签协议,要么支付 157% 关税!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2025年10月21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美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双边记者会上突然将话题转向对华贸易,抛出了一记重磅威胁:要求中国必须在谈判桌前签署贸易协议,否则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57%的高额关税。

他同时透露,计划在明年年初访问中国,并预计在月底前敲定所谓的“超级贸易协议”。

一边是夸张到近乎离谱的关税数字,一边是看似笃定的协议时间表,特朗普这番操作究竟是手握筹码的强硬施压,还是底气不足的刻意造势?

特朗普选择在美澳会谈的场合释放对华贸易威胁,并非偶然,此次阿尔巴尼斯访美旨在深化“印太经济框架”合作,特朗普试图借盟友互动的氛围,营造对华施压的国际声势。

但细究时间线便会发现,这一威胁的出台与中美经贸磋商的节点高度重合,据中国商务部10月17日消息,中美经贸团队自5月以来已举行四次会谈。

10月13日还进行了工作层会谈,但马德里会谈后美方密集出台对华限制措施,导致会谈氛围受损,特朗普此时加码威胁,本质上是想在第五轮会谈前占据心理主动,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方让步。

更深层的动因藏在美国国内的经济与政治现实中,当前美国正面临通胀高企与民众不满的双重压力,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8月同比上涨2.9%,为2月以来新高,而关税政策正持续加剧这一困境。

从政治层面看,民粹主义情绪下,“对华强硬”成为争取选民支持的常用话术,157%的夸张关税数字,更像是刻意制造的舆论噱头,用以强化“保护本土产业”的形象,但这种看似凌厉的姿态,实则掩盖了美国关税政策早已反噬自身的尴尬现实。

关税战的苦果,早已蔓延到美国经济的各个角落,首当其冲的是依赖出口的农业板块,历史经验早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制,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实施后,美国农产品出口暴跌66%,如今的情景与之有着相似轨迹。

尽管目前暂无中国对美农业反制的最新数据,但美国国内农业已因关税政策承受重压,而一旦157%的关税落地,中国作为美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市场,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届时美国农民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危机。

制造业的困境则更为直接。美国工厂高度依赖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关税加征直接导致输入成本飙升。

以物流行业为例,受关税政策影响,加利福尼亚州长滩港到港货船数量大幅减少,首席执行官科尔德罗预计今年第二、三季度货物量将锐减,可能威胁200万名相关人员的工作岗位。

高盛集团10月12日的报告指出,美国企业已承担64%的关税成本,而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负担比例将飙升至55%。

这种成本转嫁最终体现在商品价格上,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今年美国家庭因关税导致的购买力年均损失达4900美元,低收入家庭承受的负担是顶层人群的2.5倍。

零售业的抗议声同样强烈,沃尔玛、塔吉特等巨头的首席执行官明确警告,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会扰乱供应链、抬高物价,甚至导致货架空空如也。

美国衣橱里98%的衣物和99%的鞋子依赖进口,关税推升下,基础款T恤、运动鞋等日用品价格涨幅显著,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鞋类和服装价格短期内将分别上涨87%和65%。

对于本就面临经济压力的普通民众而言,这种物价上涨无疑是雪上加霜,穆迪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直言,很多美国家庭已难以支撑。

反观中国,早已具备应对贸易摩擦的充足底气,海关总署10月18日数据显示,9月份稀土及其制品出口10538吨,同比增长7.6%,作为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的关键原材料,稀土出口管控已成为重要的应对杠杆。

在出口市场方面,中国正持续拓展多元化布局,对东南亚、欧洲等市场的出口增速稳步提升,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面对美方的限制措施,中方也已采取反制行动,10月10日宣布对含美国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10月14日进一步将协助美方调查的企业列入反制清单,展现了坚定的立场。

更关键的是,中美贸易的相互依存度远超单方面施压所能割裂的范畴,美国-中国贸易全国委员会2023年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对华出口支持了106万个就业岗位,中国是除美洲外唯一能为美国提供超百万就业岗位的国家。

加州因对华出口获得13.24万个就业岗位,农业、半导体等多个行业都受益于双边贸易,特朗普试图用157%的关税逼迫中国让步,本质上是在拿美国民众的就业和福利冒险。

从历史教训来看,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进口关税提至近60%,最终导致全球贸易量萎缩66%,美国失业率飙升至25%,这一保护主义的失败案例早已警示,单边施压只会两败俱伤。

如今美国的关税政策已引发多国反制,加拿大已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欧盟也酝酿报复措施,在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今天,这种单边行动的代价只会比百年前更为惨重。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美国贸易政策的黔驴技穷,157%的关税数字再夸张,也掩盖不了美国消费者埋单、企业承压、就业受威胁的现实困境,更撼动不了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定力。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正如商务部所言,只有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场看似剑拔弩张的施压,最终或许只会成为又一次“狼来了”的闹剧,而真正为这份强硬买单的,终将是美国的普通民众与实体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最后通牒   关税   协议   美国   中国   反制   贸易   中美   政策   耶鲁大学   强硬   美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