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爱上有妇之夫,退出后为爱独身60年,85岁临终前做出意外之举

1999年,85岁的赵清阁在弥留之际,叫来了陪伴她多年的保姆,做出一件让保姆不可置信的事情。

“烧了它吧。”即使赵清阁已经没有力气,但这句话还是说得十分坚定,不带半分犹豫。虽然保姆有些疑惑,但还是照做了。“这宝贵的木盒子到底装了什么?那么多年怎么说烧就烧了?”保姆心中的疑惑也映照在我们心中,这里面到底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呢?

赵清阁,一个出生在河南信阳的封建官僚家庭的大小姐,不仅父亲是前清的举人,母亲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小姐。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赵清阁,也被培养得极为优秀。8岁的她被送入女师附小念书,成绩一直很优异,到了后来开始慢慢接触“五四”新文艺,成为新时代进步青年中的一员。

1929年冬,赵清阁的家族为她找了一个包办婚姻的丈夫,赵清阁坚决抵抗,不惜离开家乡,远走开封。后来便考入了河南艺术高中,开始攻读国画和音乐。

毕业后她开始向《民报》投稿,成为了他们的编辑,同时又做了《民国日报》的编辑,又主编《新河南报》文艺刊和《民国日报》的妇女周刊;在教育领域,她常到河南大学旁听课程,并在救济院贫民小学任教。

在1933年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在大学期间“文美”兼修,逐渐觉醒在文学上的天赋。1936年,终于在写下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模特儿》后一炮而红。

抗战全面爆发后,她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中国第一份抗日文艺专刊《弹花》。在进行文学抗战的同时,她结识了影响她一生的男人——老舍。他们共同探讨文学,共同投身抗日,被彼此的才华与正义感吸引,慢慢互生情愫。

虽然这看起来很浪漫也很正常,但是问题是当时老舍已经结婚了。赵清阁是一个十分守规矩有底线的人。她虽然深深地爱上了老舍,但还是一直隐忍着,不愿与老舍有任何发展。恰好此时,她被调往了重庆,也给予了她一些在感情中喘息的机会。

故事的转折出现在不久之后,武汉沦陷,放心不下赵清阁的老舍也前往了重庆。老舍也终于在这里再次见到了念念不忘的她。这次,赵清阁没有再逃避,而是直面老舍的表白和自己的感情,两人在重庆热烈地相爱了。

他们一起居住,一起生活,一起创作,共同编写了四幕话剧《桃李春风》。生活很平淡,但心爱的人在身旁,共同欣赏四季,品读文学,这样的生活让赵清阁感到无比的幸福。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这样的生活持续到了1942年,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重庆,找到了老舍。在看见妻儿之后的老舍内心也无比煎熬,他即深觉对不起妻子,又放不下深爱的赵清阁。

老舍的妻子也十分失望。在战乱年代,她辛苦照料婆婆和孩子,日日渴盼丈夫归来,甚至不惜带着三个孩子穿越抗战区来找老舍,可最终面对的竟是丈夫的背叛。

赵清阁无法面对这样的三角恋,更受不了自己内心的折磨,主动离开结束了这样的局面。在赵清阁离开20天后,逃避多日的老舍终于回归了家庭,胡絜青也原谅了他。

然而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本以为赵清阁与老舍的故事就此画上句号,然而割舍不下旧爱的老舍又前往上海找到了赵清阁 。赵清阁本以为这次老舍已经处理好了家庭,是放弃了曾经,要和自己重新开始。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胡絜青又带着孩子找来了,老舍又一次选择了家庭,而此时的赵清阁已经失望透顶,离别时撕掉了老舍写给她的诗,表示自己意已决。

可是,老舍还是没有放弃,抗战结束之后,再一次地找到了赵清阁,还提出了要和她私奔的想法。赵清阁坚持着自己的底线,不愿意破坏对方的家庭,于是写下《落叶无限愁》暗示他。

可惜老舍没看懂,还写信说要和她一起在国外生活。最后赵清阁下定决心拒绝了他,写下一封诀别书,断绝了两人的往来。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回国成为了人民艺术家,就更断绝了两人的缘分。后来,老舍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创作上,发表了更多优秀的作品。

而赵清阁回到了上海,编《无题集》,任《神州卫报》副刊主编,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出版多部作品。两个人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然而一段时间后,老舍却在打击和冲击下自杀而亡,早早离开了人世。

得知消息的赵清阁悲痛不已,在家中设下了老舍的灵位每天早晚都要上一炷香,日日如此,年年如此,一直到赵清阁离世。和老舍有关的东西她也在家里摆满了,处处诉说着赵清阁对老舍的思念,而这份思念也只敢在老舍去世之后显露出来。

最后临终时烧掉的东西正是和老舍往来的书信,烧掉它们也是怕会为老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保护他。可见赵清阁的用情至深。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由得唏嘘不已。感慨爱情的复杂与深沉,感叹造化弄人,更感动于赵清阁清白的人品,即使如此爱一个人,也要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真正的爱是学会放手,是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而赵清阁做到了这一点,在感情上她比老舍做得好。

除了这些感情故事,赵清阁在文学和革命上也是一个值得称颂的女性,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抹除她的伟大奉献,她对于抗战的帮助比感情史更值得我们讨论。

而对于老舍,一位人民艺术家,毋庸置疑的是他对于文坛和新中国的影响力,即使在感情史上有污点,但也只当做一个八卦看就可以了,没必要有任何的夸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老舍   河南   重庆   临终   上海   底线   保姆   意外   感情   孩子   家庭   历史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