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苏联解体的错误,在于列宁把俄国搞成了联盟,而不是一个庞大的国家?
见证过苏联的强盛,目睹陷入战争泥潭的俄罗斯,普京对列宁和国家的理解,有了新的看法。
他的批评中肯吗?列宁应该为苏联的解体负责吗?从苏联解体的悲剧中,中国又能汲取到怎样的经验教训?
这时候,我们才能明白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签署《苏联成立条约》,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就此诞生。
此时距离列宁逝世不到2年的时间,在50余年的人生里,列宁成功发动十月革命、驱逐外国干涉军,并在晚年缔造苏联,成为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革命家。
尽管列宁将苏联缔造成一个联邦,而非一个整体的国家,为苏联日后的解体埋下了伏笔,但考虑到苏联之前沙俄对东欧、中亚等各个民族的侵略与压迫,以及俄罗斯民族与其他被征服民族之间存在的巨大隔阂,列宁提出“社会主义联邦制”已是苏俄当时最理想的选择。
革命前期,我党学习和借鉴苏联经验,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没有参照苏联的建国模式。
1949年 9月,毛主席、周总理与各方政协代表,商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何种地方管理制度。
在此期间,不少人向毛主席建言实行联邦制,原因是苏联、美国这两个当时世界强国都是联邦制国家。
此外,中国和苏联的国情极为相似,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毛主席和周总理却有不同的看法。毛主席认为,新中国如果实行联邦制,帝国主义很有可能趁此机会挑拨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央的矛盾,带来隐患。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担忧,政协最终一致决定中国实行单一制,而非联邦制,各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毛主席和政协代表们商讨的结果,最终被写入1949年的《共同纲领》。
到1954年,第一部宪法公布时,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根本大法,地方管理制度就此被正式确立。
1991年,苏联的红色大厦轰然倒塌,所有人不得不钦佩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正是因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各民族团结一心,我们的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然而,分崩离析的苏联和屹立不倒的中国,差别在联邦制身上吗?
从1949年建国之初,中国就决定踏上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能够将社会主义的火种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
然而,正是因为中国坚持选择“做自己”,才在20世纪60年代选择与昔日的老大哥苏联分道扬镳。
1958年,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
赫鲁晓夫此行的目的有二,其一建议中国接受苏联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主张,其二要求中国停止炮击金门,放弃研究原子弹。
苏联为何提出两个过分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虽然美苏争霸仍是主流,但自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苏便进入了比拼生产力的“和平竞赛”时期。
在赫鲁晓夫看来,如果苏联想要稳压美国一头,必须争取拥有广袤海岸线的中国,而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就是苏联控制中国的一种方式。
至于要求中国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和研制原子弹,是因为苏联在“和平竞赛”时期想要竭尽可能,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赫鲁晓夫甚至公开提出:社会主义国家靠和西方国家的“和平竞赛”,也能让对方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放弃资本主义。
在毛主席看来,赫鲁晓夫的想法和言论荒诞不经——如果中国同意苏联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必将失去海岸线的控制权。
而中国当时如果放弃炮击大小金门,无异于向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更是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制造“两个中国”埋下隐患。
至于放弃研制原子弹,把中国纳入苏联的核保护伞下,毛主席更不可能接受。
如果有朝一日苏联对中国反目,谁知道苏联昔日“保护中国”的原子弹,会不会成为悬在中国人民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因此,赫鲁晓夫的每一条要求,几乎都被毛主席严词拒绝。
毛主席更是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批驳了赫鲁晓夫的“和平竞赛”观点。
毛主席深知,和平固然可贵,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厢情愿的事情。
如果美国在“和平竞赛”的幌子中,对外输出意识形态,进行“和平演变”,那么失去意识形态主心骨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将会被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迷失双眼,放弃自己的道路。
遗憾的是,毛主席的这些警告被赫鲁晓夫当作耳边风,中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更是激怒了赫鲁晓夫。
1959年,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后,中国经济一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度过了尤为艰难的时刻,从此走上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
即便如此,毛主席在晚年也时常叹息,无比担忧中国的未来。
那么,高瞻远瞩的毛主席,担忧的究竟是什么?
图源网络
20世纪70年代,晚年的毛主席多次劝告后人,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毛主席曾说过,自己最害怕的就是中国革命烈士的鲜血付诸东流,他担心曾经带领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无产阶级,会因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而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毛主席警告后人,一定不要放弃警惕,时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1976年,毛主席溘然长逝,但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验证着这位历史伟人的战略眼光。
事实果真如毛主席所料,20世纪80年代,沉浸在与西方国家“和平竞赛”中的苏联,彻底放弃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开始盲目效仿西方的“民主制度”。
苏联的“民主改革”还没过五年,国内就陷入到政局混乱、经济动荡的危机之中,在民族认同危机的催化作用下,昔日的超级大国在1991年彻底解体。
苏联的悲剧,并非是列宁的民族政策这一个因素造成。
一个超级大国最终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政党和人民放弃了自己昔日的信仰,死在了和平的美梦中。
参考文献:
CCTV:建国纲领:新中国不实行共和国联邦制
凤凰网国际智库:普京为何要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