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每年仅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相当于全年军费开支。
随着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包括主权基金在内的多家亚洲及中东顶级投资者正在要求避开美国资产。
二十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格局,欧洲经济遭受重创,资金从英国外流,现在,轮到美元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了,若其衰落,犹太资本或将转移到这两个国家。
从上世纪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和金融体系,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美元和黄金挂钩,同时让全球国家用美元进行贸易清算。
尽管七十年代金本位崩溃,但美元的霸权依然延续,因为石油用美元计价,全球清算体系离不开美元,美国的国债市场成为最安全的避风港。
这个格局延续到今天,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怀疑,美元这种地位是否还能长期稳固下去。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表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正在下降,从十年前的超过六成逐步降到如今的不到六成。
虽然下降幅度看上去不大,但趋势非常明显。
大家常说资本是逐利的,哪里安全、哪里有市场,它就会往哪里跑。
历来看世界金融史,部分犹太裔资本在欧美金融体系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他们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如果美元体系出现裂痕,这部分资本必然要寻找新的归宿,犹太人的母国以色列就是首选项。
以色列人口不多,但创新能力非常突出,在医疗、新材料、网络安全等领域在全球已经站在尖端。
许多国际投行和基金早早在以色列布局,把那边当成未来高新科技资本的重要聚集区。
尤其在中东地区动荡不断的情况下,以色列作为美国长期盟友,捆绑得很紧,资本布局到以色列,既能承接一部分美元资本的溢出效应,又有政策层面的庇护。
国际知名金融媒体的报道也显示,以色列近年来吸引的跨境资本在稳定增长,光是风险投资领域,就不断涌入新的资金。
对那些有犹太背景的资本来说,以色列确实是一个天然的选择。
然而如果只看以色列,那承载能力也远远不够。
因为毕竟经济体量有限,市场也小,这就需要一个更大的方向来消化庞大的资本流动。
所以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国际报告都在猜测另一个可能性,就是资本转向中国。
例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经济预测,不止一次强调中国占全球经济增长的比重超过三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在报告里甚至直接点明,中国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这样的数据说明问题,中国经济在全球中的地位已经不是“参与者”,而是“支柱”。
这种格局对资本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中国正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过去几年陆续推出的相关政策非常密集,比如上海自贸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新设外资银行资管牌照、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等等。
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创新,中国都向全球传递了开放信号。
再结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让不少新兴经济体跟中国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那么对于资本来说,中国是一个安全、可预期、而且能得到长期增长红利的市场。
大量国际投资机构都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中国持长期看好态度,这与其他发达国家市场的停滞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我们既要吸引资本,又要掌握主动权,确保金融安全。
中国的政策走向已经非常明确,不是盲目大开,而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开放。
央行和银保监会近年来发布的一系列文件,都强调要防范金融风险,避免热钱大进大出引发波动。
这种审慎态度反而让国际投资更有信心,因为资本本质上就怕不确定性,怕政策突变,而中国的操作策略能提供稳定性。
再结合最近的国际局势,美国和一些盟国内部也在出现分歧,欧洲甚至已经在讨论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欧盟委员会文件强调,欧元国际化进程要加快,避免在极端情况下受制于美元。这说明不仅是亚洲国家,就连美国传统盟友都对美元体系产生担忧。这种大背景下,资本自然会寻找替代选项,而中国凭借稳定大国的地位和广阔市场,几乎是唯一的理性选择。
美元的命运并没有“彻底坍塌”那么夸张,但它确实走到了转折点。
如果美国未来出现严重衰落,犹太资本最可能选择两个方向,以色列承接部分高新技术和产业投资,中国则是全局性的战略转移阵地。
而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场挑战更是机遇,只要把握好节奏,把外部资金和国内市场结合起来,未来的发展潜力会更加巨大。
当年的英镑霸权渐渐让位于美元,如今美元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国际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而中国的角色在这种变化中被不断放大。
无论资本是否来自犹太金融还是其他国际投资机构,只要趋势正在形成,那么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就必然更加偏向东方。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