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季度进出口差距太大,中国从美进口2798亿,对美出口多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第一季度刚收官,中国对美出口高达8304.5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156亿美元),可从美进口却只有2798亿元人民币(折合约389亿美元)

差距逼近767亿美元,再度刷新“逆差排行榜”。

这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结构性博弈:美国继续喊“对等贸易”,却忍不住买买买;中国则在“被关税”的风口下,照样出口稳增。

一组数字揭示惊人差距

中美贸易历来被视为“世界最大买家与最大卖家”的合作象征,但近年来,这一合作关系却不断被美国政客拿来做“赤字文章”。

2025年4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一季度中美贸易数据。

没有意外,却再度震撼人心。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总额为1545.85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

中国对美出口:1156.16亿美元,增长4.5%;

中国自美进口:389.69亿美元,下降1.4%。

换算成人民币总额,约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4%。

如果拆解这组数据可以发现:

即便面临美方关税壁垒与技术限制,中国对美出口依然强劲反弹。

这既有订单惯性、成本优势支撑,也有美方对中国产品依赖度的“现实牵制”。

此外,美国大豆、芯片、设备等传统大宗商品对华出口有所萎缩,背后则是价格回落、产能替代和政策调整等多因素共同作用。

一个国家的出口远大于进口本非“原罪”。

但问题在于,这一逆差数字在中美之间被反复政治化,被美方刻意包装为“中国抢走美国财富”的“证据”。

这也为后续关税战、制裁清单、技术封锁等一系列操作提供了“舆论弹药”。

4月2日,按耐不住的特朗普签订对等关税,再次发动对华关税,并最高将税率拉至145%。

事实上,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先后对数千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试图以“惩罚性”税率倒逼中方开放市场、削减顺差。

但现实却并未如预期发展:

美国依赖仍存,中国出口稳中有进,美方损人不利己。

这导致一个讽刺局面:

美国一边高呼“贸易不公平”,一边继续“真金白银”进口中国产品;而中国一边应对关税挑战,一边在逆势中扩大出口规模。

2025年的关税战2.0,在经济结构层面也并没有如特朗普所料,逆转中美贸易格局。

反而暴露出美国在制造能力、物流成本、替代产业方面的系统性短板。

中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进口为何缩水?

2025年一季度,中国整体出口实现6.9%的增长,而进口则同比下降6%,形成一个显著的“出口强、进口弱”的外贸结构。

在对美贸易中,这一趋势同样明显。

除了出口额逆势增长外,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出现1.4%的小幅下降,这背后,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调整。

出口“强”的背后,中国实现两优化加国际推动。

结构优化:以电动汽车、太阳能组件、储能系统、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出口主力。

制造优势: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突出,使得中国商品在性价比上仍有优势。

全球通胀推高总价:部分品类价格上涨,也放大了出口金额基数。

进口“弱”的原因,美国自食恶果。

美元升值,压缩进口需求:人民币阶段性走弱,导致进口成本升高,压制了企业采购积极性。

替代效应显现:芯片、大豆、农产品等传统美货逐步被国产或第三国替代。

美国自身出口动力不足:受其制造业回流、“本土优先”政策影响,对外出口活跃度下降。

归根结底,中国自美进口之所以“冷淡”,并非单纯“少买”,而是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国进口来源多元化的结果。

中国并未刻意削减对美采购,而是顺应市场逻辑,做了更优成本选择。

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并非一个“单一变量”的问题,其背后不仅是产业结构、消费习惯的差异,更与两国各自的宏观政策目标密切相关。

美国经济学家杰夫里·弗里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如今在对华经贸上陷入“三个目标互相打架”的局面:

想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又要让通胀降下来;还希望保护国内产业。

问题是,这三者无法同时实现。

弗里登直言,如果美国继续施压,一切恶果都将有美国自己承担。

中美贸易,脱不了也“打”不清

从表面看,美国有关“对等贸易”的说辞似乎合情合理——你出口我商品超多,我自然要“动手”了。

但问题在于,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贸易早已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是供应链、投资、技术转移的综合体现。

中国不是“故意赚美国钱”,而是市场使然。

美国需要消费品,需要中间件、原材料,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支持,而中国正好有能力、有规模、有通道。

这就是所谓“脱不了的依赖”。

更关键的是,尽管“去中国化”声音不绝于耳,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不断敦促企业“转移供应链”。

但从实际运作看,中国在多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仍然不可替代。

全球70%的光伏组件,60%以上的动力电池,5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仍掌握在中国手中;

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生产线,具有完整产业配套与高效率周转,任何搬迁都意味着“断链风险”。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与服务贸易顺差达90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境外投资者购买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依然强劲。

这说明:中美虽然在舆论上你来我往,在数据上仍是“深度捆绑”。

这不是哪一届政府的短期选择,而是全球化经济数十年发展出的“共生关系”,即使特朗普也改变不了。


参考文献:

中国海关总署:今年一季度中美贸易额1545.85亿美元,同比增长2.9%,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4.14

正发布|“天塌不下来!”海关总署谈出口形势、未来中美贸易,大众日报,2025-04-14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网站,2025-04-14

一季度中美贸易规模1.11万亿元,增长4%,四川观察,2025-04-1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财经   中美   中国   差距   进出口   美国   贸易   海关总署   关税   美元   美方   对等   结构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