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编辑」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2025年6月24日,江苏高考放榜,太仓的杨怡鑫和王君鑫这对双胞胎姐妹,也成了全城热议的焦点。
姐妹俩查分时,屏幕上跳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数字:653分。
更让人惊讶的是,姐姐选文科,妹妹选理科,单科成绩完全不同,平时模拟考也从未同分,可高考偏偏“撞”出了这个巧合,分毫不差。
杨怡鑫回忆那瞬间,笑得眼角弯弯:“我俩盯着屏幕,愣了半分钟,还以为系统卡了!”
就连网友也忍不住调侃:“这默契,怕是要上天了!”
事情被爆出后,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惊呼“基因开挂”,有人感叹“双胞胎玄学”,还有人直截了当问:“这学习秘籍,求分享!”
可妈妈杨女士却摆摆手,语气淡定:“哪有什么玄学,不过是十几年攒下的好习惯。”
原来,这对姐妹的653分,背后藏着妈妈的一个教育小妙招!
杨怡鑫和王君鑫,从出生起就注定是一对互补又默契的姐妹花。
同卵双胞胎的她们,长得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笑起来嘴角的弧度都如出一辙。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太仓高级中学,姐妹俩始终同校同班,课桌上并排放着两本一模一样的笔记本,课后书包里塞着共享的错题集。
性格上,姐姐杨怡鑫偏感性,爱读诗词,钟情文学。妹妹王君鑫更理性,迷恋生物实验。
高中分科,姐姐选了文科,妹妹选了理科,学习内容完全不同,可这没让她们疏远,反而让她们摸索出一套独家“学习搭子”模式。
每天晚上,饭桌收拾干净后,姐妹俩的书桌就成了课堂。两人每晚回家后,会互相“讲课”。
姐姐擅长语文,饭后就会抓着妹妹,绘声绘色地讲语文阅读题的答题套路。
妹妹也不甘示弱,掰开揉碎地给姐姐分析数学公式背后的逻辑。
妹妹的生物易错点,姐姐拿来当常识积累;姐姐整理的历史时间线,妹妹用来训练记忆力。
遇到难题,谁先搞懂就化身“小老师”,绝不藏私。
更难得的是,她们从不会因为对方考得好而嫉妒,反而会主动帮忙补弱项。
妹妹王君鑫说,她不会的题我着急,我卡壳时她比我还愁。我们从不比谁考得高,只怕对方掉队。
这种互助,像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她们的学习节奏绑得紧紧的,变成了彼此的动力。
而这种默契,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从小学起,姐妹俩就习惯了一起整理书包、检查作业。
谁偷懒了,另一个会皱着眉头催,这种“互相卷”的模式,没有让她们心生嫉妒,反而让竞争成了温暖的鼓励。
杨女士看着姐妹俩的互动,总是忍不住笑,她们俩连翻书的动作都像复制粘贴,偶尔吵架,也是为了争谁先把难题解出来。
看到姐妹俩的成功,相信很多家长好奇:“是不是请了名师辅导?报了天价补习班?”
答案恰恰相反,她们从没上过课外辅导,靠的是妈妈杨女士从小定下的“铁规矩”。
说起姐妹俩的成功,杨女士总是把功劳归到“习惯”两个字上。
她从不觉得自己家有什么特别的教育秘方,只是从姐妹俩小学一年级起,就定下了几条简单却铁打不动的规矩。
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先写作业;每晚7点到8点,必须捧着书读,雷打不动。
十几年下来,姐妹俩读过的书摞起来比人还高,累计超过2000本,从《西游记》到《时间简史》,什么都敢啃。
杨女士回忆:“小时候,她们也闹过,觉得读书没意思,我就陪着她们熬,读着读着就上瘾了。”
杨女士的另一个“绝招”,是从来不请补习班,也不盯着孩子的试卷挑毛病。
她只管提醒时间,具体学什么、怎么学,全交给姐妹俩自己琢磨。
她觉得,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家长,而是要她们自己想学。
这种放手的信任,让姐妹俩早早学会了自我管理。
更难得的是,姐妹俩把竞争变成了并肩前行。考试谁考砸了,另一个不会冷嘲热讽,而是拉着对方一起补短板。
有次妹妹数学卡在函数题上,姐姐熬夜帮她画图讲解,第二天妹妹反过来帮姐姐背历史年表。
这种家庭氛围,像一盏暖灯,照亮了她们的学习路,也让她们的心态格外稳。
653分的成绩,是姐妹俩高中生活的句号,但她们的故事远没结束。
姐姐杨怡鑫已经锁定了汉语言文学,妹妹王君鑫选择了生物科学。两人已经选定了心仪的高校,未来可能要分隔两地。
第一次分开生活,可她们对此并不担心,姐妹俩的约定很简单:无论身在何处,默契永不散场。
面对未来的分离,她们没有半点伤感,反而满是期待:“短暂分开,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她们相信,高中时并肩作战的日子,已经给她们打下了足够坚实的基础,未来的路,各自精彩,依然相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