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铸钢公司深化改革推动企业扭亏为盈工作纪实
在中国的工业版图上,鞍钢铸钢公司(前身为鞍钢铸钢厂)曾是最耀眼的坐标之一。这里曾诞生出三峡水电站上冠、下环核心铸件,国内火力发电用超超临界缸体等重要产品,为擎起“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作出卓越贡献。然而,由于体制机制落后、设备严重老化等原因,这家昔日的“明星企业”在2015年至2020年背负上亏损的沉重枷锁,被列入国务院国资委挂牌督导的特困企业名单。
从2021年开始,鞍钢铸钢公司落实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坚持走“改革+市场”发展之路的安排部署,把深化改革作为扭亏脱困的关键一招,统筹实施战略升级,当年即实现盈利,一举摘掉特困企业的“帽子”。2022年至今,该公司积极应对严峻形势,锚定向“特”图强发展方向,依靠变革创新赋能、算账经营增效,实现逆势破局,盈利规模大幅提升。2024年全年,盈利幅度同比提升37.7%;今年一季度,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经营获得可观利润,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成功打造特困企业的突围样本,为国企改革攻坚提供可复制的“鞍钢方案”。
鞍钢铸钢公司。
4月,记者走进鞍钢铸钢公司,现场一片生机勃勃——智能化主控室内,操作员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精准调度现场生产;车间外,高附加值产品正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时间倒回至2020年,该公司职代会现场阴霾笼罩。积困已久的企业士气低迷、人心惶惶,上班无心应对工作、下班不愿面对家人成为职工们的日常状态。职工们迷茫沉默的面孔、企业退无可退的困境催生出破釜沉舟的改革决心。
“不能再等、靠、要!大家要转变观念,铸钢想活必须靠我们自己!”职代会上,该公司向全体职工发出号召,要勇于面对问题,用改革破除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打赢这场决定生死的突围之战。
管理改革率先破冰。该公司大刀阔斧压减层级,将原有的7个职能部室、6个生产作业区逐步整合为4个职能部室、3个事业部,压减管理岗位18个,优化管理结构,企业决策效率显著提升。铸造事业部负责人罗世轩指着组织架构图告诉记者:“过去,有些事要找三个部门盖章才能通过,现在我们事业部就能拍板。”
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充分赋予事业部经营自主权,下放营销管理权限,给予事业部薪酬分配权、岗位设置权,将营销人员调整至对应事业部,建立事业部与市场接轨的经营激励机制……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迅速落地将企业推入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改革以后,产销协同跑市场,针对客户精准营销。客户对我们的产品了解更加深入,合作意愿也更加强烈,因此,我们获得了新时代造船厂、大连船舶重工等先进企业的合格供货方资格,实现批量供货。”
薪酬体系的重构更具颠覆性。该公司推行“三化三薪”机制,即中层干部薪酬契约化管理、班组薪酬市场化考核、全员信息化薪酬,形成“能上能下、能增能减”的动态机制,职工工作状态焕然一新。6名管理人员因考核不达标被调整,133万元绩效激励流向创造价值的岗位。
“真改革就得动真格,守信践诺才能赢得人心。”由于人员减少,该公司曾仅用单炉生产,企业产能被严重制约。“三化三薪”实施后,轮班职工发挥积极性,主动参与生产,该公司具备了双电炉并联生产条件,全年产量同比提高23.9%,形成职工助推企业发展、企业回馈职工的良性循环。
鞍钢集团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石运来
编辑 张明杰
责编 姚炳宇
制作 孙树徽
校对 运来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