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北京手表

文/原林


我平生喜欢写作与收藏。 写作是闲来抒情;收藏呢也是多种多样,以释情怀。

近些年来,我颇喜欢收藏原北京手表厂出产的北京牌手表,尤其青睐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期间所生产的二型表与五型表。这些北京手表是原北京手表厂自主研发并生产的,与当时上海手表厂出产的上海手表和天津手表厂产的海鸥表一样齐名并驾,在当年是代表了我们中国制表业顶尖水平的手表;同时也是我国轻工业杰出的民族品牌之一。这些表盘和品相皆都各异的北京手表,虽历经多少年的岁月沧桑,但仍滴滴嗒嗒地走时,记录着时光的分分秒秒。

在了解北京手表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北京手表厂(现更名:为北京手表厂有限公司),北京手表厂创建于1958年6月19日,是中国早期大型制表企业。是由原北京市宣武区钟表厂厂长谢敬修带领21人团队在北京工业学院成立筹建处,同年9月成功试制17只仿瑞士机芯的一型表,表盘采用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北京"字样。1960年迁至昌平区东门外并保留朱红色传统建筑风貌,同年生产车间扩建至2700平方米。北京手表厂在计划经济时期年均产量达150万只,1975年"双菱"牌手表出口至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北京手表厂累计生产超2200万只手表,除生产主打的北京二型、五型与统机型北京系列手表外,还相继开发出"双菱""长城""燕山"等系列产品。2004年,北京手表厂改制为民营企业后生产车间相继搬迁至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现如今该厂已突破多项核心技术:1996年研制中国大陆首只陀飞轮手表,2006年推出雕金陀飞轮表创国产表拍卖纪录,掌握双轴立体陀飞轮等七大复杂机心技术。目前形成潜锋、北海、丝语等八大产品系列,融合珐琅、微雕等传统工艺与现代制表技术。

我之所以喜欢北京手表,是源于我对北京的怀恋情结与对天安门的敬仰之情。因为在我的青年时代,我曾在北京求学、工作并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的内心中对北京有着一种无限的热爱与依恋。

为了收藏这些老北京手表,几年以来,我曾多次往返流连于北京的大柳树夜市与东鹏市场,多次探寻于天津的各大古玩市场,一路的风尘仆仆,劳神费力,几度艰辛,终成小样,心中倍感欣慰。

在我所收藏的北京手表中,一般以二型表与五型表为主(因为这两款表天安门标识更为浓郁一些),其它少数的统机与双菱表为辅。北京牌手表一般皆为17钻(内镶17颗经久耐磨的红钻石)工艺技术,但在二型表当中,也曾研发生产过一批更加耐磨且性能优越的18钻(内镶18颗红钻石)手表,现存世较少。另外,二型表在业内一般分为17钻与18钻两款。

表盘:一型北京手表盘面皆为白色,盘面的正上方有毛体(毛泽东主席书写体)北京二字,作为北京手表的标识。



二型表的表盘面也以白素面为主,但从二型表开始就出现了固定的天安门标识,一直延续至今。天安门标识在早期时,曾经是精致的印刷体(现数量少,较为稀贵),后才改为金属立体版的天安门标识。





到了五型时,表盘就开始丰富多彩了起来,各种色彩的盘面与形态各异的天安门标识也随之出现。也都很精致大气。表盘的颜色也出现了有金色、银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等五彩色盘面。与此同时,随之而来变化的还有盘面的点标与指针。点标有数字的,西洋款的,也还有传统式的。随之改变的还有不断变化的后盖图案。






后盖的图案变化由最初一型的简单字体到二型的圆圈内天安门标识,逐渐演变成美术拼音体,梅花型,以及大天安门标识等。使用统机机芯后就都成了统一的日晷标,并写有北京手表厂字样与拼音字母。

六十多载的沧桑岁月,已把这些老北京手表打磨的斑斑驳驳,历史的痕迹平驳不一;上动发条,秒针仍滴滴嗒嗒、铿锵有力的走动着,代表着中华民族团结象征的天安门标识依然熠熠生辉。这些曾经代表了我国轻工业自主品牌的“娇子”们,仍散发着民族骄傲的光芒!

我喜欢北京手表,我更爱首都北京!







作者简介:原林,山西浑源人。山西省政协智库专家,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 《文史月刊》 《山西文学》《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晚报》等报刊及各网络平台。除业余写作外,对收藏和紫砂工艺制作也颇有专研,师从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许若军先生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时尚   手表   北京   天安门   表盘   标识   盘面   山西省   收藏   山西   飞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