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可怎么办啊!我一个英语专业的,孩子从小跟着外教学,怎么就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啊!”
开学不久,宁波一位六年级学生的妈妈打来电话,讲述女儿英语成绩遭遇“滑铁卢”的情况。
这样的落差不仅让孩子委屈落泪,更让家长陷入焦虑。孩子的英语成绩为何会断崖式下跌?小学英语学习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规律?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引导?
记者采访了多位资深英语教师,听听他们的看法。
都做上了课代表
怎么成绩却成了班级垫底?
这位妈妈姓王,毕业国内知名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她的女儿在宁波一所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小学就读,在刚刚结束的第一单元练习中,女儿英语成绩跌至全班倒数第二。
这个成绩垫底的孩子,曾是班级里的英语“小明星”。
“一、二年级的时候,她的口语较为纯正,老师让她当课代表,带动班里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王女士的语气里满是怀念。
对于女儿的现状,王女士经过反思,总结出了可能存在的原因。她说,女儿一、二年级时,英语老师非常负责,会将孩子需要背诵的英语内容发到班级群里,她每次都会下载下来,随身携带,只要一有空就会监督女儿背诵,在她的严格督促下,女儿的英语基础打得十分牢固。然而,到了三年级,孩子的英语成绩明显下滑。
“都怪我!”提到成绩下滑的原因,王女士语气里满是懊悔,“三年级的时候,公司里事情特别多,天天加班,我想着她一、二年级基础打得好,也养成了学习习惯,就没再像以前那样盯着她。有一次,我晚上十点才回家,看见她的英语课本还摊在桌上,单词本上一个字都没写,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妈妈你没让我背,我就忘了’。”说到这里,王女士的声音又低了下去,“那时候我还没当回事,觉得她只是偶尔偷懒,没想到……”
“接下来,不管下班多累,我都会陪着她学英语,我就怕,我这点努力赶不上她落下的进度。”王女士既自责又焦虑。
高学历家长带娃
也处处面临着挑战
为什么一、二年级是优等生,到了六年级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的老师。
“即使是高学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处处面临着挑战。”宁波市实验学校副校长洪燕萍在一线执教20多年了,在英语教学方面有着深厚的教学经验。
她观察发现,家长的教育心态对孩子的影响尤为明显:“豁达的家长,能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孩子往往会越来越优秀;但如果家长把自己当成‘权威大山’,对孩子过度要求,反而会让孩子变得弱小,不仅身体容易出问题,学习上的抗挫能力也会越来越差。”
“语文老师的孩子怕写作文,工程师的孩子对物理提不起劲。”宁波市初中英语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杨玉奇在教学中也发现类似现象,不少在某个领域有专长的家长,如学科教师、行业专家,其孩子反而对家长擅长的领域表现出抵触,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逆反心理可能愈发强烈。
杨玉奇老师从多维度拆解原因。
首先是心理层面,孩子容易被“家长是专家,你就该优秀”的外界期待所裹挟,进而用“不喜欢”逃避压力;
其次是家长层面,家长长期接触领域内的优秀案例,容易不自觉将他人标准强加给孩子,让孩子陷入“怎么做都不够好”的自我否定;
最后是能力和环境层面,孩子早期可能借助家长的资源优势获得优异成绩,但未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一旦小学高年级学科难度升级,原来的优势就会失效。如果孩子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早期的“资源优势”会逐渐弱化,会进一步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听说读写”缺一不可
家长需找准角色定位
“英语学习是‘听说读写’,缺了哪个部分都是不完整的。这个孩子的成绩看似落差巨大,实际上还是有迹可循的。”洪燕萍老师指出,小学英语学习有明确的阶段性规律,一、二年级以“听说为主、兴趣启蒙”为主,三年级正式进入“听说读写、四维并进”的系统学习,孩子需要从具象思维进入到抽象思维,这个阶段的特点和困难都非常鲜明,也是孩子容易出现状况的“分水岭”。
“这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了外教,可能英语说得比较纯正,也有可能孩子比较善于表达,起点较高,这当然能够引起老师的注意。”洪燕萍老师以王女士家的孩子为例分析,但三年级正式要求学生书写单词、抄写句子。这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第一次将“声音”和“形状”系统地结合起来,一些孩子在单词背默上会出现不适应。
别人家的作业和我家的作业。(图文无关,网友供图)
“过了单词关,孩子们进入相对抽象的语法规则的学习,而这同样需要反复的操练来增强记忆。”洪燕萍老师表示,会说不一定会写,会默写单词也不一定懂语法规划,小学英语整个阶段的学习,都应以让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保持充分的英语学习兴趣为目标。
杨玉奇老师认为,家长要明确角色边界,在家暂时“卸下”专家身份,以父母的角色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而非专业指导。像文中的妈妈,少在家讲语法,多陪孩子聊生活趣事,避免家庭变成“第二课堂”。邀请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比如商量“每周一次家庭英语学习时间”,而非单方面说“我来给你补语法”,让孩子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还可从游戏、动漫等孩子感兴趣的英语内容切入,减少其对学科的排斥。
家长们也可以组织同年龄段孩子成立小型学习小组,让孩子和同伴一起讨论问题、完成任务,减少独自面对“家长专长领域”的压力,借同伴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帮孩子重建学习信心。
(来源:宁波晚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