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转凉就想来这口!”贵阳会展城一家水城羊肉粉馆内,老熟客一边吸溜着米粉,一边就着生蒜大快朵颐。红亮的油辣椒铺在汤面,裹着滑润筋道的鲜压米粉入口,暖意瞬间驱散寒意。吃到浑身发热时,食客索性脱掉外套,继续埋头嗦粉。这股热气腾腾的鲜香,引得还在排队拿号的食客连连赞叹,也让降温天的小店满是烟火气。
连日来,冷空气席卷黔中大地,贵州多地气温骤降,街头的羊肉粉馆依旧火热如常。位于贵阳会展城的一家毕节砂锅羊肉粉店,在用餐高峰期日日排起长龙;观山湖区、云岩区等核心区域的老字号羊肉粉馆,高峰期也是座无虚席。
会展城的“彝大锅”骟羊砂锅羊肉粉店内一到用餐高峰期就排起长龙。
在贵州的粉界江湖中,羊肉粉向来稳居“顶流”宝座。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因水土差异与代代匠人的坚守,孕育出风格鲜明的羊肉粉流派。
“我是毕节人,在我心目中就是我们毕节的砂锅羊肉粉最好吃,我媳妇是六盘水的,她就觉得水城羊肉粉最好吃,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来自毕节的陈超刚刚吃完家乡的砂锅羊肉粉,边擦嘴角的油边笑着说。这样的“口味之争”,在贵州的街头巷尾并不少见。这场藏在烟火里的“味觉大赏”中,六盘水水城的劲辣、遵义虾子的浓鲜、兴义古早的酱香、毕节砂锅的滚烫、金沙非遗的醇厚各展所长,每一碗粉都是贵州人抵御寒意的“暖心良方”。
六盘水水城羊肉粉:油辣当家的江湖派
辣椒是水城羊肉粉的灵魂。(摄影/侯萌)
六盘水的清晨,总被羊肉汤的鲜香与油辣椒的焦香唤醒。这里的羊肉粉堪称“辣味标杆”,选用高山黑山羊腱子肉,肉质细嫩无膻,是得天独厚的好食材。米粉也颇有讲究,鲜压制成且不经过发酵,口感滑溜又有嚼劲,好嗦不易断。
最让人惊艳的是那勺灵魂油辣椒——本地辣椒手工舂碎后,用滚烫菜籽油加十余种香料慢熬,红亮的辣椒块浮在汤面,视觉与嗅觉双重冲击。老食客总爱“一口粉一口蒜”,滚烫汤汁入喉,暖意从胃里蔓延全身,这股热辣劲儿,正是六盘水人豪爽性情的体现。
遵义虾子羊肉粉:原汤立本的宗师派
遵义虾子羊肉粉。(摄影/汪林静)
别被“虾子”二字误导,这碗粉的核心尽在原汤之中。选用黔北麻羊慢炖七八个小时,熬出的汤头清亮却醇厚,仅凭羊肉本身的鲜味支撑风味,完美诠释“汤底占八分,调味留两分”的饮食智慧。米粉吸附汤汁能力极强,每一口都鲜得让人满足。
辣椒是遵义粉的点睛之笔,用羊油和羊油渣秘制,辣得浓郁却不冲口,既不掩盖羊肉本鲜,又添独特风味。
兴义羊肉粉:酱香传家的古早派
兴义羊肉粉。(摄影/杨诗雨)
作为贵州羊肉粉中的“老资历”,兴义羊肉粉靠一碗秘制酱汁站稳脚跟。这酱汁由十余种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与干辣椒、花椒搭配,造就咸鲜麻爽的悠长滋味,一口下去,酱香在口中层层释放,回味悠长。
这里的羊肉炖得熟软却不烂,轻轻一咬便脱骨;米粉雪白滑嫩,裹上酱汁后风味更足;汤汁舀起时酱香四溢,醇厚且不油腻。因工序繁杂且坚守古法,兴义羊肉粉被誉为“藏在群山中的酱香珍品”,吃过便难忘其独特口感。
毕节砂锅羊肉粉:器皿锁鲜的创新派
毕节砂锅羊肉粉。(摄影/侯萌)
毕节人在羊肉粉的呈现上玩出了新花样——用砂锅煮粉!这绝非简单更换容器,砂锅能牢牢锁住食材的温度与鲜味,让每一根米粉都充分吸收羊汤,端上桌时咕嘟冒泡,热气裹着香气扑面而来,瞬间勾起食欲。
汤底是纯粹的羊肉原汁,无多余添加,最大程度保留羊肉本鲜;搭配大方皱椒制成的油辣椒,辣得鲜香过瘾;最后撒上一把新鲜薄荷,一口下去鲜爽通透,让人畅快淋漓,吃完浑身都舒坦。
金沙羊肉粉:非遗加持的传承派
金沙羊肉粉。(摄影/吴艳禹)
身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沙羊肉粉的讲究渗透在每一处细节。选用本地黑山羊,肉质鲜嫩无膻;米粉粗如竹筷,带着淡淡微酸,入口即化却不失清香,口感别具一格。
油辣椒的选择同样考究,采用中国七大名椒之一的大方皱椒,以羊油精心炒制,香辣适中且油润鲜香,不刺激却能激发羊肉鲜味。金沙沙土镇的不少老店坚守百年工艺,每一碗粉都凝聚着匠人心思,下肚后满是传承的厚重感。
从辣得酣畅的水城粉,到鲜得醇厚的遵义汤,从酱香浓郁的兴义味,到砂锅锁鲜的毕节暖,再到非遗加持的金沙粉,贵州的每一碗羊肉粉都是地域文化的味觉载体。这场没有输赢的“味觉争霸”,看似是口味之择,实则是风土之异、人情之厚。它无关排名,只关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天然认同,关乎贵州人对传统的坚守、对生活的热忱、对温暖的共同记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侯萌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