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全红婵家11月刚封顶的三层半别墅,本该是全家苦尽甘来的喜事。
可谁能想到,鞭炮声还没散尽,无人机就嗡嗡围上了屋顶,商家广告贴满了院墙,连邻里建房都透着较劲。

这似曾相识的场景,像极了当年“大衣哥”朱之文走红后被围堵、被消费的日子。
难道冠军家庭的平静,注定要被流量碾碎?

老话常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放在全红婵和大衣哥朱之文身上,真是一点不假。
这俩从农村走出来的大人物,都是凭着真本事硬生生闯出一条路的实在人。

14岁就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全红婵,在跳水池里练到胳膊脱皮、膝盖淤青,凭着“水花消失术”把金牌挂在脖子上,成了全国人民疼爱的“小英雄”。
大衣哥呢,扛着锄头种地时都不忘练嗓子,在《星光大道》上一亮嗓,那浑厚的嗓音直接征服了观众,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手。

他俩的故事本来是励志样板,可谁能想到,成名后的“福分”里,藏着这么多糟心事儿,连带着老家都不得安宁!
大衣哥的苦,估计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没出名前,他在村里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谁家有红白喜事喊他帮忙,他从来不含糊。

可一成名,日子就变味了——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来的人张口不是“借点钱盖房”,就是“孩子上学差学费”,更有甚者,连“想买车撑面子”都成了借钱的理由。
大衣哥心软,念着都是乡里乡亲,抹不开面子拒绝,借条攒了一抽屉,最后能主动还钱的没几个。

他自己掏腰包给村里修了路、建了广场,本想着为家乡做点好事,结果落了一身埋怨:“路修窄了,大车进不来”、“广场咋不装个喷泉?”
有人更过分,直接搬个小马扎坐在他家门口直播,连他吃饭、喂鸡都不放过,把他的生活当成了“免费戏台”。

到最后,大衣哥出门买包盐都得躲着人,好好的家,硬是住成了“牢笼”。
这边大衣哥还没缓过劲儿,全红婵家就遇上了同款麻烦!

2025年11月,全红婵家的新房刚封顶,本是件欢天喜地的事儿,结果“不速之客”就找上门了——不是人,是一群嗡嗡作响的无人机。
从新房开工起,迈合村的天空就没清净过,这些无人机飞得又低又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来十几架,全是网红和自媒体来蹭流量的。

施工现场的负责人都愁坏了,飞得太近,工人都没法正常干活;村里的老人更遭罪,大早上五六点就被吵醒,中午想睡个午觉都难。
但最让人心疼的是全红婵和她的家人,全红婵的父亲对着记者一脸无奈:“不知道具体是谁在飞,但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家人就像活在透明玻璃里,连在院子里吃饭、聊天都被拍下来发网上,一点隐私都没有。
无人机的事儿还没解决,商家又来“添乱”,连夜把装修广告、瓷砖海报贴满了新房外墙,好好的家变成了“免费广告牌”。

全红婵爸妈除了接受必要采访,几乎闭门不出,连亲戚聚餐都婉拒了,就怕给女儿添麻烦。
这事儿往深了想,其实就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活例子!

全红婵家没发达的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她妈生病要花钱,那些远房亲戚影子都见不着。
可自从全红婵拿了奥运冠军,这些“亲戚”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满脸堆笑地找上门来。

而大衣哥的遭遇更让人寒心,他成名前,在村里唱歌被人笑话“不务正业”,可一出名,亲戚们的态度180度大转弯。
这真是应了那句“斗米养恩,石米养仇”,你越是心软退让,别人越觉得理所当然,到最后连基本的尊重都没了。

面对这些糟心事儿,大衣哥和全红婵家的应对方式,简直是鲜明对比。
大衣哥就是太“面”,总想着“都是乡里乡亲,撕破脸不好看”,别人一哭穷、一扣“忘本”的帽子,他就没辙了。

可这种无底线的善良,换来的不是感激,而是得寸进尺,到最后他自己都喘不过气,只能躲在屋里不敢出门。
这就告诉我们,善良得带点锋芒,不然就是给别人欺负自己的机会。

全红婵的母亲就拎得特别清,是个“硬气人”,面对外界的争议,她直接一句话怼回去:婵婵练得有多苦,我们当爸妈的最清楚。
不光对亲戚,对那些上门蹭流量的网红,她也不留情面,看到有人在门口直播,直接关门谢客。

但不得不说,这种“不好惹”的态度,反而帮家里挡了不少麻烦。
其实道理很简单,你的善良要留给懂得感恩的人,对于那些只想着占便宜的人,该拒绝就得拒绝,守住自己的边界,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负你。

全红婵一家能在流量漩涡里保持平静,靠的就是这份清醒和硬气。
不过话说回来,全红婵的名气也不是只有坏处,对她老家迈合村来说,确实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以前村里没啥名气,农产品都愁卖,现在不一样了,“全红婵家乡”成了金字招牌,村民们纷纷开起农家乐,卖起当地的荔枝、龙眼,生意火得不得了。
村里的路也修宽了,路灯也装上了,连村委会都搞起了“体育旅游”项目,打算建个小型跳水体验馆,让更多人来感受运动的魅力。

这种名人效应带动乡村发展的好事,才是大家想看到的,既让冠军的光温暖家乡,又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真正的共赢。
可流量这东西,确实是把双刃剑,一面是机遇,一面是风险。

这些人为了流量,连基本的道德和法律都不顾了,他们只看到冠军带来的热度,却忘了冠军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安静的生活。
这种“吸血式蹭流量”的行为,不仅搅乱了全红婵一家的生活,也败坏了社会风气,真该好好管管!

今晚网:《从谩骂“大衣哥”到直播互撕 网暴不是“无本生意”》2025年11月11日
大象新闻:《全红婵老家盖别墅 无人机满天飞》2025年5月7日
上游新闻:《全红婵老家新房封顶引来大量无人机“围观”:全父表示无奈 村民称有噪音干扰》2025年11月10日
上游新闻:《全红婵老家新房封顶引来无人机群,别为了流量破坏他人的宁静》2025年11月11日
光明网:《“大衣哥”成名12年后:每天仍有数百人上门求合照,他希望儿子做个合格的农民》2023年2月24日
杭州日报:《“大衣哥”朱之文回应热度下降:现在没人踹门了,不愁吃穿,比以前干建筑打工要强》2025年11月1日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