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最近在成都又开了一场演唱会,和之前的模式差不多,依然是几首老歌、相声玩梗以及和观众聊天。
他的演唱会一直很有争议,如今这种模式的演出后续竟然还要再开三场,如果说现在还有很多人看的话,也不知后面会不会还有很多人买票支持。
不过对于粉丝基础庞大的岳云鹏来说,可能不是一件难事。
但无论之后如何,他的现状却早就将德云社的体面给撕开了。
在成都这次演出中,他的师傅倒是没有再过来压阵撑场,大多数捧场的是他住在成都的一些明星朋友。当然现场依旧人山人海,也都非常配合他抛出的那些梗。
他先是细数各个城市,最后才提到成都,说明来这里的原因,极其观众席一众“退票”的声音。
而后他开始自黑,说为什么来演出不唱歌只聊天,因为他自己没有什么歌,唱别人的又要交版权费,他能省则省。
之前在北京演出时很多人攻击他的黑点,他开场就一一点了出来,还别说,效果非常好,不仅现场的观众高兴了,场外的人也不知道怎么黑。
他唱的还是那些老歌,结果后面他忽然开始煽情,哭着对观众说,自己压力太大了,想让观众看他演出,但又怕有人买票是来骂他的。
但骂他的人根本不会买票,让他放心了很多。
说实话,虽然大家都是冲着他的段子和现场氛围来的,但上一场演出在7月底,这一场在9月底,中间隔了差不多两个月了,还一点长进没有。
唱歌还是那个水平,忘词、跑调依然是常事,跟乐队也没有什么配合,全靠他的控场能力和聊天抛梗撑场,经常把话筒伸给观众,还敢自我调侃为“小周深”。
之前还说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唱歌,结果一场一场的开,却根本没有怎么练,可见他就想站在舞台上唱一唱,然后再赚赚钱。
一场演出的票价最高1580元,还有人加价买票,4000、5000元不等,加到一起都有6000多了。
他自己都调侃说“你是不是有……”。这些全都是粉丝为“情绪价值”买单,外人也就不予置评。
但说实话,“圆梦之路”是寻求进步的,可他一场一场的开,没有水平,只有调侃和落泪,显然不能被大众所包容。
岳云鹏能走到这一步,靠的就是从相声到综艺,以及那些表情包。
他的相声事业和这些跨界领域相辅相成,粉丝群体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的商业价值也水涨船高。
有了名气,才好将这些人气“变现”,上节目、去拍戏乃至现在的演唱会,都是如此。
只是他们想要让观众为他们一直买单,就要打造自己的特质,也就是“相声”这种善于逗人一笑的东西。哪怕是演唱会,也要将大众认知里的全程唱歌的演出,变成“新式”的“喜剧演唱会”。
而这最好还得要一个理由,他的经历就是这样一个理由。
他说自己小学就喜欢唱,后来上初中主动报名参加别人班的元旦晚会,结果被老师打了一顿。
在演唱会前几天,他在一档厨师综艺中又谈起了自己的过往,说自己当年做服务员的时候遭遇过一次非常耻辱的事情。
他在饭馆工作的时候不小心记错了桌,结果多收了人6块钱。在被发现自己的失误后,他多次道歉并表示可以免单,或者自己掏腰包补偿,但仍然被客人怒骂了3个小时。
后来给员工开会的时候,经理直接甩了茶杯,还用东西砸他的脸,最后把他开除了。
据说也正是在这里工作的时候,他才会被挖掘,转行去说了相声。
尽管他口述的经历非常悲惨,但说实话,经常说这些东西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卖惨博话题。很显然,这一出戏也真的给他加了一把热度。
之前在他师傅的直播中,对方拿他和刘德华做比,认为别人能三栖,为什么他不能?还表示之后他会继续唱下去,哪怕有人骂,也能接着唱。
看上去是在维护徒弟,但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唱红脸又唱白脸,就是为了让岳云鹏能够再多一个赛道,在赚更多的钱。
而这跟德云社的定位也有关系,他们和其他相声演员不一样的就是不打算局限在一个行业,而是向偶像经济发展。
在这场演出中,岳云鹏就提到过整个公司有几个能唱的,一个是师傅,一个是于谦,还有一个是转型比较成功的张云雷。
对方在几年前也是一个“流量小生”,和郭麒麟一样跨界去演电影,并和对方一起唱了宣传曲。
他凭借《探清水河》这首北京小曲扬名,之后开始在音乐方面深耕,发布了第一张个人单曲,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个人EP,销量非常好。
23年他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2024年他开始进行巡演,今年也有新的歌曲问世。
但这是真的向音乐人发展的,和岳云鹏这种“玩票”性质的还不太一样。在他有了这个先例之后,秦霄贤也紧随其后,参加了音乐节。
而郭德纲还说,要让更多的成员开个人演唱会。这不论对他们的相声招牌,还是对音乐行业,都是一种扰乱。
在说相声的时候唱个歌,大家知道你是在逗乐子。在唱歌的舞台上说相声,和观众唠嗑,那就是打着幌子去捞钱。
为什么最开始岳云鹏会遭遇那么多诋毁,正是因为这种形式的演唱会对行业生态是一种不好的倡导,而他对大众的影响也更大。
其实如果换了他们里面其他的人,可能都没办法顶得住这个压力,也就他这个粉丝基础,能转变形势,继续以满场的成绩将演出推进下去。
然而这种情况真的能长久吗?并不能。
就像之前他在综艺里消耗掉的口碑,就像之前德云社的演员闹出那么多事,如果没有金字招牌,换一个人早就没人买账了。
可金字招牌不可能永远是金字招牌,德云社想要扩宽业务,得到更多的收入,只会加速瓦解他们的口碑。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