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都没演明白还当评委,自己都没拿过奖,坐在评审团位置不心虚吗

前言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但是总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硬要坐上不属于他的位置。

今年上影节评委席操作让人直呼“看不懂”。

“德不配位”者频繁出现,娱乐圈评审标准要变天?

编辑:CY

评委席的“王师”永不落幕

这画面,简直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决,一边是历史的丰碑,姜文,23岁靠《芙蓉镇》爆红,30岁自导自演《阳光灿烂的日子》,直接把夏雨送上威尼斯影帝宝座。

陈冲,19岁就成了百花奖最年轻的影后,45岁带着《天浴》横扫金马奖,在国际影坛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往评委席上一坐,甚至不需要开口,那种气场就足以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他们的评委资格,是实打实用一部部经典作品“挣”来的,是观众用一张张电影票“投”出来的,是经过时间这把最严苛的尺子反复丈量过的,他们就是“免检产品”。

他们的椅子,仿佛真的该被永远钉在那里,成为专业精神的一座灯塔,可另一边呢?是速成时代的新面孔,张子枫,24岁,童星出道,灵气逼人,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国民妹妹”。

董子健,32岁,顶着“京圈太子爷”的光环出道,资源好到让人羡慕,他们也坐上了这个位置,可问题随之而来。

张子枫至今没有拿过主流电影表演类大奖,董子健的代表作也屈指可数,演技常被观众评价为“木讷”、“接不住戏”,于是,巨大的反差出现了。

从“实至名归”到“争议缠身”,评委席的门槛,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某种我们还未完全理解的下沉。

这让人不禁要问,那条我们曾经无比信奉的“演而优则评”的金科玉律,是不是正在被另一条更隐秘的规则所取代?

当流量淹没了天赋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张子枫,这个女孩的故事,更像一则令人心疼的现代寓言,8岁时,她在《唐山大地震》里演小方登,那双充满倔强与怯懦的眼睛,让多少观众在电影院里泪流满面。

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灵气,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后来,在《唐人街探案》结尾那诡异一笑,又让人看到了她身体里蕴藏的巨大可塑性。

所有人都以为,一颗影坛巨星正在冉冉升起,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灵气,像夏日午后融化的冰淇淋,一点点变少,变淡,最后只剩下模糊的一滩水渍。

《我的姐姐》让她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但也陷入了“卖惨博关注”的争议,之后的《志愿军》,青涩的表演更是招来不少批评。

更致命的是,围绕在她身上的,不再是关于作品的讨论,而是高考争议、恋爱消息、盗图事件这些与演员核心能力无关的喧嚣,她的“路人缘”,就在这一轮轮的负面风波中被渐渐消耗殆尽。

那个曾经只需要用眼神就能说话的女孩,如今却需要靠热搜来维持存在感,这到底是谁的错?是她不够努力吗?恐怕不尽然,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流量”这头猛兽,正在反过来吞噬它的主人。

“国民妹妹”的标签,在初期为她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关注度,但也像一个精美的笼子,让她急于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已经长大,结果却在流量和话题的漩涡里迷失了方向。

她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这个时代许多年轻艺人的缩影,当评价一个演员的标准,从演技变成了话题度,从作品变成了商业价值,天赋的消亡,似乎成了一种必然的悲剧。

河堤的决口

张子枫们的困境,背后是一股席卷整个时代的强大洪流,这洪流,正在冲毁我们曾经坚守的规则河堤,过去,我们信奉的是“演而优则评”。

这是一个非常朴素,也非常公平的价值观,你的演技好,作品硬,拿过有分量的奖,你就有了评价别人的资本,这是一种对专业精神的最高敬意。

但现在,这条河堤上,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口,一种新的规则正在疯狂涌入,那就是“红而优则评”。

你只要有流量,有话题,有粉丝,有商业价值,哪怕你还没拿过奖,哪怕你的作品还经不起推敲,你也可以坐上评委席,为什么?

因为电影节也需要关注度,需要话题,需要商业回报,这背后,是“流量逻辑”对“专业逻辑”的全面胜利,从社会学角度看,这叫“符号资本”与“文化资本”的严重失衡。

评委身份,是一种“符号资本”,它代表着权威和认可,而作品、奖项和演技,则是“文化资本”,是符号资本的基石。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被直接授予了丰厚的“符号资本”,但他们口袋里的“文化资本”却几乎为零,这就好像,你让一个连加减乘除都没搞明白的人,去当数学竞赛的评委,这本身就是对规则的一种嘲弄。

规则,正在被改写,当一个行业最核心的评价标准都开始动摇,它传递出的信号是极其危险的,这会让那些还在默默打磨演技的年轻人感到困惑和不公。

他们会问,我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如去搞点话题,蹭点热度来得快,这才是最可怕的,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可能就此形成。

重建专业主义的灯塔

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吗?当然不!专业主义的灯塔,即便光芒微弱,也绝不能让它熄灭,重建,首先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我们得用我们的选择,为真正的“实力派”投票。

当一部好电影上映,我们不要再吝啬我们的电影票,要走进影院,用真金白银告诉市场,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当看到一个有演技的演员被埋没,我们要多在社交媒体上为他发声,用口碑的力量为他争取应有的关注,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转发,每一次分享,都是在为我们想要的那个世界投票。

其次,我们心中要有一把清晰的尺子,到底什么样的评委,才是我们认可的?不妨建立一个简单的评判速查表。

“免检产品”标准:至少拿过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或金鸡、金马奖的最佳表演奖,或者,有一部在豆瓣评分8.0以上、能被写入影史的作品。

“争议产品”标准:无权威奖项,代表作口碑不稳,主要靠单一角色或人设出圈,用这把尺子去衡量,很多问题就会一目了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大声地、反复地,说出我们内心最认同的那个价值观,那就是:有实力的作品,永远比虚浮的头衔更重要!

这句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对抗这个速成时代最有力的武器,它捍卫的,不仅仅是电影节的公信力,更是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公平”、“努力”和“专业”这些朴素价值的最后一点坚守。

守住这条底线,就是守住我们共同的未来。

结语

评委席的争议,本质是我们这个时代价值排序的争议,当流量可以轻易超越实力,最受伤害的,是每一个相信“天道酬勤”的普通人,那么,在你心中,一个合格的评委,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娱乐   心虚   评委   位置   资本   演技   灯塔   作品   流量   金马奖   尺子   河堤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