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些习惯,可能耽误孩子一生

咱们做父母的,哪个不盼着孩子有出息?
可有时候却发现,小时候机灵聪明的孩子,越大越普通。
其实啊,孩子将来怎么样,和父母关系很大。
老话讲“龙生龙,凤生凤”,不是没道理。
一个家,如果孩子总没起色,往往和父母下面这几个“穷习惯”有关。

一、父母不会说话,孩子活得拧巴

这儿说的“嘴穷”,不是总喊没钱,而是不会好好跟孩子说话——老是打压、指责、控制。

有个网友讲过她的经历。
从小到大,父母从没好好跟她说过话。
一次没考好,父母说:“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做饭水放多了,“跟你说多少次了,就是记不住!”
想学艺术,父母一口否决:“女孩当老师最稳当,我们都是为你好。”

她不是没想过反抗,可刚一顶嘴,父母就开始诉苦:
“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对得起我们吗?以后再也不管你了!”
慢慢地,她变得敏感自卑,最后什么都听父母的。
她说:“我知道他们爱我,但那种压力让我特别内疚。我好像一直在为他们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不会好好说话,好像是不少父母的通病。
嘴上说为孩子好,其实只关心孩子听不听话。
一旦不顺心,就贬低、责骂,控制欲特别强。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压抑、焦虑,只会讨好别人,慢慢丢掉了自己。

好多人羡慕演员卢昱晓的家庭氛围。
她做饭,爸爸一进门就夸:“油少健康”“颜色搭配真好”。
还特意打电话提醒来做客的亲戚:“多夸夸,别扫兴”。
妈妈供她去英国读书,从不说自己多辛苦,只讲:“吭哧吭哧挣钱供她学习,我也很幸福。”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卢昱晓,自信、阳光,活得特别有劲。

父母的爱毋庸置疑,但正因为爱,才更要好好说话。
少说伤人的话,少控制、多信任。
孩子感受到尊重,才能长出自己的力量,活出光亮。

二、父母耳根软,孩子没主见

心理学上有个“韦奇定理”,是说一个人就算自己有主意,身边不同声音一多,也容易动摇。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听风就是雨,外人说啥都信,自己孩子的话反倒不听。

我有个亲戚就特别典型。
儿子想报计算机专业,她听别人说学财会好,硬逼孩子改志愿。
毕业了儿子想留大城市,邻居一句“出去就不回来啦”,她又哭又闹逼他回家考编。
结果考了好几年没考上,还被人骗走好几万,说是“内部名额”。
现在她儿子整天在家闲着,麻木得很,遇事就慌,一点自己的主意都没有。

这种没主见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也容易摇摆不定。
工作中总吃亏,不懂拒绝,总迎合别人;分不清好坏,别人说啥信啥,被骗了还替人数钱。
一个家,最怕的不是穷,是父母心里没谱。
父母自己稳得住,孩子才能自信有方向。

三、父母心穷,孩子很难走得远

还记得“神童”张炘炀吗?
2岁认两千多字,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本来前途一片光明。
可他的路,硬是被父母一次次打断了。

10岁高考505分,本来复读能上更好的大学,可他爸非要他直接上——就为保住“10岁上大学”的名头。
13岁导师推荐他去德国留学,按规定14岁才能独自出国,他爸等不了,逼他直接读研,机会又没了。
16岁考上博士,他想让父母在北京买房,当时房价低,他爸租了套房骗他是买的,结果再也买不起了。
现在,曾经的“神童”在家啃老,实在让人惋惜。

人穷不可怕,心穷才误事。
有些父母自己认知有限,还特别固执,非把老观念强加给孩子。
不仅帮不上忙,还拖累孩子的发展。
有句话话糙理不糙:
“父母从商从政的,多听他们的;父母务农打工的,得有自己的判断。”
父母的认知,真的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想让孩子有出息,父母自己先要打开格局,持续学习。
让孩子站在你的肩膀上看世界,才是最好的托举。

说到这儿,不是想指责谁。
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都在不断学习。
但有些习惯,自己不注意,真可能耽误孩子。
真正的为孩子考虑,不是光想着改变孩子,而是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当我们开始反思自己,改掉这些“穷习惯”,整个家的氛围都会不一样。
家好了,孩子的路,也就顺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育儿   父母   习惯   孩子   说话   儿子   神童   家庭   主见   多字   出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