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千万别只盯着补肾,否则越治越重!别人不说我来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中医李秀华。说到肾囊肿,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肾虚”,直接用补肾药就完事了。但我要提醒你,这么想可是大错特错!

先说第一个误区:补肾不看脾胃,水湿排不出去。中医讲“肾为水脏,脾为水母”,脾胃运化失常是肾囊肿的幕后推手。若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湿浊之邪就会流连肾脏,久而久之形成囊肿。直接补肾而不顾脾胃,就像水管漏水时只堵漏口不修管道,水湿仍在体内横行,囊肿自然无法根治。

第二个误区:盲目补肾耗伤正气,市面上很多补肾药偏于温燥,长期服用易助湿生热。肾囊肿患者多兼夹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若一味进补,就好比“火上浇油”。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你的身体添乱。

有一个患者就是,查出肾囊肿后自行服用金匮肾气丸等补肾药。复查时囊肿就长大了,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腰膝酸软加重。舌苔黄腻,脉滑数。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已经壅滞肾络的表现。

这种情况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反而变得复杂了。这时,就需要分阶段调理了,第一阶段:健脾利湿,开闸泄浊。取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增强运化。然后,利湿还不能伤阴,还要助湿邪下行,我们选择薏苡仁、车前子。

理气醒脾,防补药壅滞,就用陈皮、砂仁。兼顾脾虚便溏,固护后天之本,

用到炒山药、炒扁豆。这是治标,意在达到小便清长,腰胀减轻,大便成形的目的。

第二阶段:清肾化瘀,软坚散结。生地黄、山茱萸:滋肾养阴,补而不腻。

丹参、赤芍:凉血化瘀,通络消癥。夏枯草、茵陈:清肝利胆,泄肾中伏热。

鳖甲、莪术:软坚消癥,破血逐瘀。坚持服药一段时间,总算是把复杂的问题梳理清楚了。患者也收获了满意的结果。

中医讲究“治病求本”。若只盯着补肾,忽视脾胃运化、气机郁滞的根源,就如同“扬汤止沸”,囊肿自然难以消退。记住:脾胃为后天之本,肾气需水道通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养生   肾囊肿   脾胃   囊肿   车前子   湿热   患者   中医   失常   生地黄   误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