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在哪里,总有一朵‘面花’为你绽放在故乡,盛开于四季”。
这就是“澄城老哥”的“花语”,朴实无华,全在馍里……
(一)
每个地方的乡愁,都有着独特的模样。
它,或许是老街那历经岁月的斑驳痕迹,或许是乡间蜿蜒曲折的悠悠小径,又或许是潺潺流淌、诉说着往事的清澈溪流。它,也可能是老家那熟悉的门框,承载着无数进出的身影,是夜幕降临后高悬天空的皎洁圆月,洒下银辉勾起思念,抑或是长辈手中轻摇的蒲扇,扇出的微风里满是儿时的温馨。
然而,对于澄城人而言,乡愁的形状大多离不开伴随其一生的那个“花馍”。
澄城面花丨老虎馍
从儿时一家人围坐守岁时的鹣鹣(jian)馍,到结婚时寓意美好憧憬的“龙凤花馍”,从乔迁新居时象征家庭美满和睦的“乔迁喜馍”,再到孩子满月时对新生命期许的“鱼变娃大花馍”,从祝寿时对长辈安康祈愿的“福寿花馍”,最后到丧葬时对亲人无尽思念的“祭奠花馍”……无论是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生子庆寿,花馍都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澄城面花丨鱼变娃
在澄城,花馍早已超越了简单面食的范畴。它是情感的温暖寄托,是对生活的诚挚礼赞,更是深深镌刻在澄城人灵魂深处的“乡愁基因”,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
(二)
澄城面花是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面制品。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民间面花工艺技术可追溯到汉朝初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南宋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记载,早在宋代,澄城民间就已盛行在春节前夕做“果实花样”的习俗。相传,在祭祀社稷之神时,澄城百姓怀着对神灵庇佑的感恩之心,以及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用面粉精心塑造出简单的面食造型,作为祭祀的贡品。
这,便是澄城面花最初的雏形。
80年代捏花馍
澄城面花造型灵动、图饰鲜活、色彩明艳,制作工序极为讲究。民间艺人选用特等面粉,借助针、梳、刀、剪等10多种工具,历经和面、着色、捏做及剪、修、粘、缀等20多道工序,再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夸张手法,将各种花鸟虫鱼、动物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最终才得以化身为兼具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艺术活化石”。那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动物、含苞待放的花朵、展翅欲飞的凤凰……恰似澄城老哥那粗犷、豪爽又实在的性格,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符号。
澄城面花亮相CCTV-13新闻频道(背景为代表作“蛇盘兔”)
就拿正月十五大人给小孩送鹣鹣馍来说,澄城面花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抓人眼球的外表,还有更加深邃的内涵。
鹣鹣是传说中的一种漂亮小动物。民间艺人认为,鹣鹣馍做得越漂亮,孩子就长得越俊俏。因此,制作鹣鹣馍时眼睛塑造尤为讲究,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馍的中间还要包上用油拌好的馍渣和葱花,使其呈空心状,寓意希望孩子长大后聪明伶俐。
这种“以面为纸,以手为笔”的技艺,成为澄城人“馍来馍去”的重要人生仪式……在澄城,有事就有馍,有馍就有事,不同的事有不同的馍。
制作澄城面花的部分工具
澄城还有一句谚语:“过了腊月二十三,婆娘女子蒸枣山。”在制作花馍的一捏一塑之间,年味便从指尖蔓延开来,尤其是打开蒸笼的那一瞬间,升腾的热气扑面而来,满满的幸福感装满心间,温暖着澄城儿女的精神原乡。
(三)
乡愁蕴含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永恒的情感,传递着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与缅怀,传承着人类精神文明的璀璨结晶。而澄城面花则完美诠释了“乡愁”的所有内涵。正因如此,2009年,澄城面花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又成功入选省级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项目。从此,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从承载传统乡愁文化踏上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广阔道路。
澄城面花作品“上山虎”等在国家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
从灶火台到专业合作社。以市级非遗工坊“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壮大传统工艺传承人队伍,规范澄城面花的制作流程,将传统的“凭经验捏塑”转化为可培训的标准化工艺。同时,制作出一系列融合各地民俗、花样繁多、层次丰富、价格不等的作品,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经过工艺革新,面花的保鲜和存放时间显著提升,增强了其外在价值,让这份乡愁能够留存更久。
澄城面花丨十二生肖
从民间手艺到非遗传习。打造占地4000多平方米,集体验、展示、制作于一体的澄城面花传承传习体验实践基地。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及30余个研学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开展研学活动70余次,接待研学人员5000余人次。让民间手艺不再是尘封在记忆中的冰冷片段,搭建有温度、有故事、有人间烟火的文化传承载体,让更多的人能够触摸到这份浓浓的乡愁。
西北工业大学百余名师生来到澄城面花研学实践基地参加研学活动
从关中小县走向大舞台。如今,澄城面花发展态势如同它所寓意的那般“蒸蒸日上”“好事多馍”,先后被多家中省市主流媒体争先进行专题报道,多次在上海进博会等“大场合”进行展示展演,可谓“挣足了面子”。尤其是在中亚峰会晚宴上,12个栩栩如生的澄城面花作品宛如天外来客,惊艳全场。澄城面花代表作《松鹤延年》《蛇盘兔》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澄城面花亮相中亚峰会
终有一日,黄土塬上的这份 “国风蛋糕” 会让所有人都深信:只要还有人用心捧着面团,用体温赋予它生命的呼吸,乡愁便会永远“面面”鲜活,“面面”生动,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不绝,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温暖与眷恋。
来源:渭南宣传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