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监测,野生动物观察,森林资源数据收集;农业监测,农药喷洒,农作物种植和收获......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无人机正逐渐渗透到农林领域的方方面面。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孙国栋副教授课题组以“Scheduling Drone and Mobile Charger via Hybrid-Acti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为题,在计算机领域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CCF-A类期刊,中国科学院一区Top)发表研究成果。
针对无人机无法长时间执行观测或数据收集任务进而影响任务完成效率的问题,北林大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面无人充电车为无人机提供飞行中充电服务的新范式,并对其关键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确保无人机电量不耗尽的前提下,最大化了无人机的数据收集效率,为复杂环境下的多智能体协同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国家公园场景下无人机监测任务的部署提供了启发和关键理论支撑。
这一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北林大科研实力深厚积累的体现,而这份积累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截至3月10日,学校获批林业领域仅有的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包括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木育种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92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以及80个校级平台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一众优质平台为北林大师生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优秀的条件吸引优质的人才。当前,学校拥有战略科学家2人、柔性引进战略科学家6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3人次。(数据截至3月10日)
还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际环境贡献奖获得者、LucHoffmann湿地科学与保护奖获得者等在内的众多科研、教育人才。他们汇聚于北林大,共同筑成学校科研实力的坚实桥梁。
而走在这座桥梁之上的北林大学子在优秀教师的引领下,脚踏得天独厚的平台资源,更是早早进入了科研赛道。几周前,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彭锋教授和青年教师吕保中共同指导的本科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文,论文第一作者为制浆造纸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李仁武,依托此项目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北京赛区一等奖......
展望未来,北京林业大学将继续在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探索之路上奋力前行,为世界带来更多惊艳的科研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头条号!
素材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官网、官微等
#北京林业大学##无人机#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