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集体遭"养肥再宰"!印度市场成政策捕兽夹?那些年掉进坑里的不止手机商
海外投资最怕什么?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东道国直接掀桌子。印度市场最近给中资企业上了血淋淋一课——先给免税政策哄你建厂,等产业链成熟后直接开抢。小米被连续罚款48亿、OPPO被追缴天价关税、vivo高管差点蹲监狱,这种"养猪杀猪"套路早就不新鲜。从沃尔玛到福特,从中国手机商到英国电信,这几年被印度罚款的外企名单能写满三页纸。所谓"世界办公室"的营商环境,根本就是政策捕兽夹。
印度税务部门查账手法堪称魔幻现实主义:小米2018年的特许权使用费争议,居然用四年前作废的法条来追责;vivo被指控的62亿美元逃税金额,比该公司在印十年总收入还高。这种"创收式执法"背后藏着明牌套路——先用市场诱惑引外资建厂完善产业链,等本土企业学会技术后,立刻换政策宰客。2021年印度电子制造业总产值暴增33%,其中中国手机商贡献了75%产能,现在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已从零涨到19%。数据不会说谎,这就是场精准的产业替代计划。
见过薅羊毛的,没见过直接牵羊回家的。印度这波操作把"市场换技术"玩成了黑吃黑,关键吃相还贼难看。当年日本韩国产业保护好歹讲基本法,现在印度税务局查账能追溯到企业成立前三年。听说连麦当劳都因为"土豆里有卫星定位芯片"被罚过款,这脑洞不去写宝莱坞剧本可惜了。
德里政策研究所有份报告不小心说了大实话:印度电子制造业规划就是"替代性工业化",先靠外资补齐产业链缺口,再用政策逼退外国玩家。现在印度本土手机厂90%零件依赖中资供应链,等哪天把这些工厂也收了,产业链就算真正本土化了。这招在汽车、医药、零售行业都验证过,福特退出时被坑走20亿美元,留下的生产线全便宜了塔塔集团。
与其在印度市场硬扛,不如学传音控股转战非洲。人家在埃塞俄比亚建工业园,直接和总统签对赌协议:五年创造十万岗位,换二十五年免税期。或者学TCL在墨西哥玩"曲线救国",借美墨加协定把电视卖进北美。全球化不是只有华山一条路,被印度咬过就该明白: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尤其是会自己长腿的篮子。
经济学人智库报告显示,在印外企平均存活周期从2010年的8.2年暴跌到现在的4.3年。苹果把25%产能转印度看似风光,但纬创直接卖厂跑路,富士康新厂拖了三年还没投产。产业链转移不是说走就走,不过相比被钝刀子割肉,壮士断腕或许更划算。中资手机商在印度市场份额已从58%降到45%,但全球市场占有率反而涨到42%,这盘棋该怎么下该看明白了。
印度市场现在就像围城,三星把显示器工厂转给当地首富,诺基亚边打官司边卖5G设备。中资企业要么学微软交"保护费"——在印度成立完全本土化公司,把51%股权和技术打包送给本地财团;要么像小米逐步转战中东欧,用波兰工厂辐射欧盟市场。全球化进入深水区,合规成本早就超过关税优惠的时代,与其跟流氓讲道理,不如重新画棋盘。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