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来,从杨浦滨江岸线的“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再到“创新秀带”的崛起,每一个产业工人都能感受到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从一名传统技能人才,转型为驾驭未来的复合型工匠?
近日,由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开放大学联合打造的上海工匠学院第六期“匠心学堂”正式启动招生,面向全市在岗职工开放1000个免费学习名额,对于身处杨浦这片创新热土、渴望在技术变革中提升自我的职工而言,无疑是一场不容错过的“及时雨”。
“上周还在和同事讨论,AI绘画已经能拿国际大奖了,我们的生产线要是也能用上AI,效率得高多少啊!”在杨浦工作的李师傅,话语中充满了对新技术的渴望。他的心声,代表了无数一线职工的共同期盼。
由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上海工匠学院第六期“匠心学堂”推出以“AI赋能未来”为核心的全新课程体系。从AI的基础理论到模型训练,再到智能制造领域的实战应用,12堂公益讲座将为学员们一键解锁AI新技能,助力他们从容应对产业变革。
“匠心学堂”的魅力,远不止于紧跟科技前沿。在这里,学员们将迎来一场“星光熠熠”的知识盛宴。翻开讲师名单,仿佛打开了一个“宝藏盲盒”。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将亲授《新工业革命与中国智能制造》,带你领略“国之重器”背后的工匠密码;改革先锋、“抓斗大王”包起帆将用他从码头工人到发明家的传奇经历,告诉你何为“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还有中国汽车产业培训基地主任浦维达等行业精英,为你剖析产业链中的创新生态。
据悉,本期师资队伍更新率高达50%,一个由“大国工匠+院士专家+行业精英”组成的黄金矩阵已经集结完毕,只为给学员带来最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匠心学堂’是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首届学员、如今已是上海港技术“标杆人物”的姜东海感慨万千。他至今珍藏着当年的学习笔记,上面记着一句话:“要持续创新,就要跨界思考,这种能力,比任何技术都珍贵。”正是这种思维的跃升,让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市级工匠。
而另一位学员黄宏,则在学堂的启发下,创立了自己的智能科技公司,手握超过200项发明,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佼佼者。他动情地说:“以前总觉得学习和职业是两条线,现在才明白,好的平台能把它们织成一张网——这张网越密,向上生长的力量就越足。”
更具吸引力的是,“匠心学堂”彻底打通了职业成长的“双通道”。项目坚持“零学费、零教材费”的纯公益模式,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培养了4094名学员。为了解决工学矛盾,课程全部安排在周末,学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自主预约。
而且,通过顺利结业后,学员们不仅能获得结业证书,还将得到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认证的2个学分。这看似微小的2学分,却是一把金钥匙,可以直接对接上海开放大学的人工智能、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学历教育,实现了从“非学历培训”到“学历教育”的无缝衔接,为一线职工的职业发展铺就了一条看得见的上升阶梯。
据悉,本期“匠心学堂”的报名时间为2025年8月5日至8月15日,所有怀揣梦想的在岗职工,都可以通过关注“上海工匠学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名。
文字 |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