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领土被压缩至明治维新前·“大东亚共荣圈”宣告覆灭

正 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笔者将陆续发文,以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

《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文: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

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

日本人靠刺刀建起的殖民地体系

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三次赢得了战争,并得以一次次扩大自己的版图。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强行将中日两属的琉球王国废藩置县改为冲绳县。通过与俄国的领土协议将整个千岛群岛纳入版图。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根据《马关条约》获得了中国的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日俄战争的胜利,不但使日本将俄国在中国辽东的租借地变成了自己的“关东州”,并获得了南部的半个库页岛(日称“桦太”),还排除了“日韩合并”的最大外部障碍。几年后“朝鲜总督府”的建立终于完成了300多年前丰臣秀吉的一未尽之业。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成为胜利者,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却收益颇丰,战前德国在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也以“委任统治”的名义被日本占为己有。列宁曾经尖锐地指出,所谓“委任统治”是委托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实行“盗窃和抢劫的权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控制下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68万平方公里,比明治维新前几乎扩大了一倍,但欲壑难填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依然走上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不归路。在短暂的胜利中,“大日本帝国”的控制区像吹足了的气球一样膨胀到极点。在太平洋战争早期征服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之后,日本控制了这个地域1.5亿人口和386万k㎡的土地。连同以前侵占的地区,包括中国沦陷区在内,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总面积超过700万k㎡,人口多达5亿。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孜孜以求的“以皇国为核心的大东亚新秩序”,进入鼎盛的日本殖民帝国有着一个华丽的名称——“大东亚共荣圈”。

在这个依靠武力刺刀建立起来的殖民地体系中,日本军阀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着对被征服的土地和人民的管理方式。在中国沦陷区,名义上“伪满洲国”与汪记“国民政府”都是“独立”政权,但日本人实际控制着一切。在东南亚,1941年1月制定的《南方被占领地区行政实施计划》中规定“对占领地,实施军政,以资恢复治安,急速获得国防资源”。依据不同情况,日本实行不同的占领政策与统治方式。占领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国防资源,以期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在一些必须严格控制的战略要地,日本实施直接统治。华人聚居的两个岛屿,新加坡被更名“昭南岛”,槟榔屿最初改名“东条岛”,后改称彼南岛。均派遣日本人担任市长。马来亚的其他地区分成8个州,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一样,由日本陆军占领并分别建立军政府,菠萝洲岛(加里曼丹岛)和荷属东印度的东部诸岛,由日本海军南方舰队管辖,也建立军政府,各海军部队司令官出任最高官员掌握大权。

对于民族主义运动比较强大的菲律宾和缅甸,日本声称将给予其独立。两地的民政机构由本国人组成(包括缅甸“国父”昂山将军),各地方官员也由本地人担任,但是他们的自治权利只存在于名义上。与“伪满洲国”和汪记“国民政府”如出一辙,日本当”局派遣的“顾问”事实上主宰着一切。1943年,日本宣布承认两地“独立”,两个傀儡政权正式取得“大东亚共荣圈”中与“伪满洲国”一样的待遇。

至于法属的越南和泰国,名义上,日本明确表示“不得实施军政”。法国维希政权与日本签订了共同防卫条约,允许日军驻扎法属地区,双方建立同盟。泰国则是未遭日军征服的国家,1941年12月,亲日的泰国政府也与日本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但这两个“盟帮”也都需要俯首听命于日本军事当局。

日本国土在南北向的压缩

这一切在1945年8月15日宣告终结。随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日本不仅失去了这次战争中的一切征服地与朝鲜半岛及台湾岛,就连剩余的日本领土也在南北两个方向遭到“压缩”。

在南方,至1945年4月美军登陆冲绳后,旋即对冲绳实施军政统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兼太平洋地区司令官尼米兹将军发布第1号公告《告美军占领下的西南群岛及沿海居民书》,宣布冲绳的政治及管辖权属于最高司令部,停止日本的行政权。4月5日,在读谷村字比谢设置美国海军军政府,同时公布“尼米兹公告”,确定西南群岛及周边海域为占领区,停止日本政府行使司法权和行政权。1946年1月,盟军日本占领当局进一步以“盟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备忘录”的形式,把北纬30度以南琉球群岛的行政与日本本土分离,并由美国在此地实施军政。

1947年4月,联合国颁布了《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决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正式交给美国进行“托管”。日美于1951年9月8日签订了《对日和平条约》,关于冲绳的地位问题,条约第三条规定:“日本对于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将北纬29度以南之西南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岛)、孀妇岩岛以南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硫磺列岛)及冲之鸟礁与南鸟岛置于联合托管制度之下,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之任何提议,将予同意。在提出此种建议,并对此种建议采取肯定措施之前,美国将有权对此等岛屿之领土及其居民,包括其领海,行使一切及任何行政、立法与司法权力”。

一时间,日本的南部国境退回到明治维新之前,但是在美国托管琉璃群岛20多年后,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定》(全称为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冲绳群岛和大东群岛的协定”),第二年的5月5日,冲绳施政权正式归还日本,时任日本首相的佐藤荣作得意的宣称,“战后时代结束。”

美国的应允使得南方的冲绳侥幸实现了“复归”。苏联却不会放过北方领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迅速占领了南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1946年2月2日,苏联发表宣言,声明占有库页岛全岛及千岛群岛,并在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建立南萨哈林州。1947年1月2日,苏联将库页岛北部与南萨哈林州合并为萨哈林州。1951年9月8日,日本发表宣言,宣布全面放弃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主权。

1945年9月17日,苏联宣布对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设立民政管理局,对当地日本居民实行管理,当时,南库页岛的日本居民在30万以上,千岛群岛则有约2万人。未能逃脱的原日本军人要么被送往苏联的西伯利亚,要么被送往北库页岛的劳动营。而社会精英——政府官员、出版业者、公司经理和其他社团领袖最后都被送往集中营。当地的新闻传媒被全部取缔,并由苏联的日文报纸《新市民》取代。无线电装置和汽车被没收,一项宵禁令被颁布。在学校里,社会科学课被“青年共产主义者马列主义介绍”替代。日本小孩们要歌颂斯大林,而大人们则为了避免因为语言障碍被误杀而努力学习俄语。

除此之外,苏联人决定重新命名地名。库页岛(俄称萨哈林岛)上的最大城市,被称为萨哈林州首府的丰原被改名为南萨哈林斯克,岛上重要的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大泊重新命名为科尔萨科夫。到了1946年6月,整个萨哈林州所有的城镇、乡村和街道都有了新的名字。在此同时,说俄语的移民大批从俄罗斯与乌克兰迁来萨哈林州,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被强迫性共居。尚未离开的日本人不但被迫与苏联人共享他们的土地,而且还要和那些来自诸如西伯利亚和乌克兰等遥远地方的人同居一室(以薄薄的壁板隔开)。

最后,到了1948年1月,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的日本人全部被遣返回国。在遣返过程中,所有的财物必须必留下,日本和苏联的货币都不准携带。所以他们到达日本后几乎身无分文,无处安身。随着地名的更改与居民的置换,数十年来日本经营桦太与千岛群岛的历史痕迹几乎全然烟消云散。

三八线与海防的冲突

为了迅速占领南库页岛与千岛群岛之外,对于宣战后的苏联红军在远东战线急速推进。8月15日,苏军已经越过中朝边界,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并于二十四日占领平壤。日本的突然投降和苏联红军的急速推进是美国国务院和军方决策者都始料未及的。大批苏军进驻朝鲜半岛,而距离最近的美军尚驻扎在几百里外的冲绳,鞭长莫及。这让美国一开始在朝鲜问题上就显得极为被动。为了能在朝鲜半岛占有一席之地,美国需要尽快制定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至于被苏联拒绝的分界线。陆军上校拉斯克提出以北纬38度为界,同苏联南北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方案,认为这是美国能够到达最远也最有可能被苏联接受的界限,迅速得到国务院和军方的赞赏与通过。紧接着杜鲁门向斯大林商议有关半岛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的细节时提出这一建议。斯大林在复信中表示基本同意,竟然无任何疑义地接受了美军的提议,完全出乎美国的意料。

9月2日,麦克阿瑟将军发布“总命令第1号”,提出“在满洲、北纬38度以北的朝鲜和库页岛的日本高级指挥官以及海陆空部队和辅助部队应当向苏联远东军总司令投降。帝国总部、它在日本本岛、与北岛毗邻的小岛、北纬38度以南的朝鲜和菲律宾的高级指挥官以及一切陆海空部队和辅助部队应当向太平洋美国陆军总司令投降”。

9月8日、9日霍奇将军率领的第24军团,第6、第7、第40步兵师,共约45000名美军在南部的仁川和釜山分别登陆,仓促占领38线以南地区。“在韩国美陆军司令部军政厅”简称美军政厅宣告成立,取代原来日本总督府的统治。由阿诺德将军任军政长官,代替阿部信行总督在朝鲜南部实行托管统治。与此同时,苏军为遵守协议,从已占领的汉城(后更名为首尔)、仁川等城市撤退到38线以北,朝鲜半岛的南北部地区开始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

随意分裂朝鲜半岛的38线就这样被确定下来,美国占领的南部地区占整个半岛45%的领土和2100万人口,而苏军占领的北方则拥有900万人口和55%的领土。但是,南北双方彼此有严重的依赖性。在经济地理差异上,这条人为的阻隔线割裂了南方的农业和北方的工业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之间的关联,特别是煤炭资源。86%的重工业生产聚集在北方,而75%的轻工业和64%的水稻产量在南方。这一分裂很快就将给长期作为历史和文化统一的单一国家存在的朝鲜半岛带来灾难性的恶果。

不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虽沿38线分别驻军,却幸运地未曾擦枪走火。而按照另一条纬度线划分受降区域的两个战胜国,中国和法国之间却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

按照盟军统帅部达成的协议,中国战区包括北纬16度以北的越南地区将由中国军队受降。尽管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向中国军队投降显得极不情愿。声称“整整8年,在连战连捷的辉煌历史上大放光彩的我派遣军,终于自行站在战败者的地位上放下了武器”。中国军队在越南北部的受降却十分顺利。1945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5个军、4个独立师约20万人陆续出发,从滇越、桂越边境分四路进入越南,并于9月21日前分别到达北纬16度以北名地。

1945年9月28日上午,在河内原越南总督府内的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举行了中国军队入越受降仪式。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卢汉、参谋长马英等代表中国军队宣布:接收北纬16度以北地区日军的投降。

到了1946年2月28日,国民政府在重庆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中法协定》,承诺尽快将军队撤出越南。交防日期从3月1日至15日开始,31日完毕。谁知,协议墨迹未干的3月5日,法军竟强令中国军队撤出越南北方沿海重镇海防,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法军竟然以密集的火力向岸上做猛烈扫射,长达半小时之久。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击沉法军军舰一艘、重创两艘。在这场冲突中,法军死伤500余人,中国守军有几十人伤亡,损失轻微。法军最后被迫承认“此次误会纯由法军负责赔偿。直至中国军队奉命离开海防回国前,法军始终没有达到进占海防的目的。

殖民时代的终结

中法海防冲突是战后东南亚复杂局势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旧殖民主义者急欲卷土重来的迫切心情。

作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国的英国战前在东南亚占有新加坡、马来亚、北婆罗洲和缅甸,处于东南亚的中心位置。英国不甘心在战争之后失去这一切,就像丘吉尔一再表白的那样:“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能同意任何一块飘扬着英国国旗的土地被别人拖到被告席上。”法国也是如此,1945年3月24日,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法国临时政府发表声明,声称“法属东南亚地区将和法国以及法兰西共同体的其他部分组成一个法兰西联邦,法兰西联邦的对外关系将由法国代表”。甚至小小的荷兰也誓言东印度仍然是“荷兰王国的一部分,”它“在荷兰王国内的构成与地位”不能加以讨论,对于苦恼的荷兰人而言,在欧洲他们是德国人的牺牲品,在亚洲又是日本人的牺牲品,因此自愿撤出印度尼西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重新建立殖民机构不仅是经济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必然。

但是,一方面,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肆意侵略已经暴露了欧洲殖民主义实力的虚弱。另一方面,在日本的军事占领下,东南亚诸国、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在名义上都成了独立的主权国家。虽然在某些方面,日本给予他们实际上的独立性可能比以往西方大国统治时所给予他们的政治自由还要少,但无论是印尼人、缅甸人或其他东南亚人,在当了那么多年的仆从之后,没有一个不为自己能当一个名义上自由的主权国家的公民而感到骄傲的,而不会同意重新又成为外国势力下的臣民。因此,旧殖民主义者注定在东南亚兴起的民族主义浪潮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往日的殖民秩序,与已经覆灭的“大东亚共荣圈”一起一去而不复返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当时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即刻爆发了“8月革命”。8月19日河内起义、23日顺化起义、25日西贡起义相继成功,在很短时间内,越南革命者就控制了国家的局势。9月2日,在聚集了50多万人的河内巴亭广场,胡志明主席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宣读《独立宣言》,向全世界郑重宣布,“越南享有自由和独立的权利,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自由和独立的国家。越南全民族坚决地用全部精力、生命和财产来维护这个自由、独立的权利”。

在法属东南亚的主要国家越南赢得独立的推动下,1945年10月12日,老挝组成临时革命政府,宣布老挝独立。法属东南亚的另一个成员柬埔寨也在日本投降后出现争取独立斗争的新局面。

几乎在越南“8月革命”同时,荷属东印度也爆发了革命。事实上,早在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前,日本人已经同意印度尼西亚“独立”(虽然是日本赐于缅甸那样的假独立)。在此鼓舞下,苏加诺博士和哈达博士于8月17日在巴达维亚宣布了共和国的诞生。在场的群众高呼“一旦独立,永远独立”。由于战败的日军保持中立,印尼革命者获取各地政权相对顺利,但巩固政权的斗争却异常艰巨。1945年9月,英军以接受日本投降名义在爪哇登陆,尾随英军而来的是逃亡澳大利亚的荷兰东印度殖民政府的人员,英军当局释放并重新武装被日军关押在集中营的荷军战俘,随着10月份大批荷兰军队从欧洲到达印尼,英军将权利移交给荷兰。

拒不承认印度尼西亚独立的荷兰政府悍然对革命者开战,1947年发动了“第一次警卫行动”,在中爪哇和东爪哇登陆,占领了2/3的爪哇岛,1948年12月又攻占了印尼共和国的临时首都日惹。但印尼持续不断的抵抗困住了十几万荷兰殖民军,也令荷兰政府背负越来越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延至1949年12月27日,荷兰政府仍旧被迫将主权移交给印尼共和国,宣告自从东印度公司时代以来,在印尼长达34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的终结。

在此同时,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斗争同样风起云涌,势不可当,英国只能选择从东南亚撤退,逐渐把殖民地政权移交给当地民族主义政党,以将这些国家继续保留在“英联邦”的方式,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殖民权益。这就是所谓“非殖民化”策略。1946年3月15日,艾德礼首相无奈地宣告:“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不行的。”“1946年的局面不是1920年、1930年,或甚至1942年的局面了”。这是东南亚殖民时代最后的挽歌。

全文62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明治维新   东亚   领土   日本   苏联   库页岛   冲绳   越南   东南亚   群岛   朝鲜半岛   美国   荷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