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妻被枭首,杨开慧仓促托孤,特别提到一人,称:我专为他而生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1929年,军情如火,毛主席心绪不宁,向中央索要杨开慧的通信地址》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929年11月,毛主席重新回到了红4军,担任红4军前委书记,全面主持红4军工作。他在听取了陈毅讲述的上海之行的见闻后,知道弟弟毛泽民已经从天津调回到了上海,和弟媳钱希钧等人在英租界广东道47号办新华印刷厂,异常高兴。

老覃在今年七月份发布的《毛主席与贺子珍结婚前,在井冈山写了封信给杨开慧,可惜造化弄人》一文中也讲到,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牵挂杨开慧母子,只要有空,就写信让宁冈县里一个中药铺的老板把信带到长沙一个名叫“生生盐号”的商铺里,让商铺的老板向朝卿转交堂弟向明卿。而这个向明卿就是杨开慧的六舅。

但是,随着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杨开慧不得不携三个孩子躲回家乡板仓,即他们之间的通信就中断了。

老覃在今年八月份还发布了《毛主席拥有无数调查报告,却丢失了那份饱含爱情的报告,痛彻心扉》《毛主席误以为杨开慧已死,和贺子珍成婚,杨开慧之弟随即找上了门》两文,讲的是到了1928年6月,毛主席误信谣言,以为爱妻杨开慧已经牺牲,和贺子珍结为连理。基本也在这个时间点,杨开慧的堂弟——时为特派省委秘书长的杨开明,和省委巡视员杜修经来到了井冈山。

毛主席向杨开明问及了杨开慧的情况,杨开明表示自己一无所知。

毛主席因此觉杨开慧应该还在人世。

现在,听陈毅说起了毛泽民的现状,急得不行,提笔给李立三写了一封信,要求李立三“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

毛主席是如此思念杨开慧,而天各一方的杨开慧也在同样思念着毛主席。

杨开慧携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又要照料年迈的母亲,责任重大。

这还不算,她还坚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她在日记里写:“没有润之的指示,我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

老覃在另一篇题为《一步险,步步险,来看毛主席怎样沦落为“乞丐”,又怎样在险中求生》的文章中讲到,为了打破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举行的第3次“会剿”, 毛主席和朱德率红4军主力下山,开启了一场行程长达数千公里的“小长征”。

1929年1月20日,他们中了敌人的“空城计”,进入大庾县城,结果,在1月21日傍晚遭到了赣军李文彬旅的猛烈袭击。

毛主席和朱德等人在林彪的拼死护卫下得以安全撤出。

但在2月1日晚上进入寻乌圳下村宿营时,又遭到了国民党军刘士毅旅的兜头猛击。

巾帼英雄曾志晚年著作有《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一书,书中写,在一片混战中,她和朱德的伍若兰一直跟着朱德往外冲锋。

朱德身披黄呢子大衣,带领手提机枪班猛冲猛打,吸引了敌人的注意,招致了密集的射击。

到后来,朱德不得不把黄呢子大衣脱下扔了。

曾志和伍若兰看不见黄呢子大衣,就失去了目标,只能在黑暗中乱跑。

曾志误走误撞,撞出了包围圈。

伍若兰却落入了敌手。

凶狠的敌人把伍若兰的脑袋割了下来,挂在赣州城头上示众。

杨开慧在1929年3月7日看到了湖南《国民日报》上关于此事的报道,同时又看到了《国民日报》发表的两篇欣赏人头的文章,悲愤莫名,写下了《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一文,同时,也对自己有前景有了不好的预感。

对于死亡,她并不害怕,她只是割舍不了高堂上的老母亲和膝下的三个孩子。

前思后想,研墨展纸,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托孤信,同时,写了一篇自传,写自己从6岁到28岁的心路历程。

在自传中,她以欢悦的笔触来写十七八岁的最幸福的时光——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有了这个爱人,“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

可叹的是,杨开慧的自传和托孤信尚未来得及送出,她就被捕了。

这些珍贵的文字资料,被藏在板仓住所屋后的砖缝里。

直到1982年,长沙县人民政府在修缮杨家老屋时,才得以重见天日。

让人倍感遗憾的是,毛主席在有生之年,竟然无缘读到……真是苍天何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历史   仓促   杨开慧   井冈山   呢子   堂弟   大衣   孩子   长沙县   自传   人头   国民党   上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