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史料】萨珊王朝,对后世伊朗国家的构建,留下了多少遗产?

其实在伊朗人看来,所谓“第一波斯帝国”,即居鲁士、大流士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实际并不具备太重要的历史意义。

毕竟,无论是波斯民族史诗《列王纪》和官方修史,都对这个王朝所提甚少,反而代之以两个虚构的神话王朝——俾什达迪王朝、凯扬王朝。

“居鲁士”、“大流士”等帝王名号,在《列王纪》中也化身为“霍斯鲁”、“达拉卜”这些更贴合波斯语发音的名称。

而在伊朗人看来,萨珊王朝,才是波斯国家和民族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伊朗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那么,萨珊王朝对后世伊朗国家和民族的构建,留下哪些宝贵遗产呢?

第一,伊朗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萨珊王朝时期,君主头衔为“王中之王”(沙赫沙,Shahanshah)、“伊朗人和非伊朗人的最高帝王”,国家名称为“伊朗沙赫尔”(Eranshahr)。

伊朗,作为这片地域和其居民的称呼,以国家政权的形式确定完善,更加深入人心,奠定了后世的民族格局。

这里要提及一点。“伊朗”一词实际比“波斯”涵盖的范围更大,历史也更悠久。并且在大多数场合下,“波斯”往往是外族因敬畏而给予的他称,“伊朗”才是自称。

也正是萨珊时期,“伊朗”和“图兰”(阿姆河-锡尔河以北的游牧势力,包括突厥人)的概念得以明晰,深刻影响了后世波斯民族与突厥民族的互动,以及突厥-波斯文化传统的定型。

第二,国家政治传统的构建

萨珊王朝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教合一、中央集权制度。

这里有个误区,伊朗的政教合一,并非完全是因为伊斯兰的缘故,其实早在萨珊时期,这个政治传统就已经出现。

萨珊开国君主阿尔达希尔曾说:“政权和教权,就像一对兄弟,相辅相成,互为依存。”

将政教合一完全归因于伊斯兰,实则是生搬硬套,忽视了伊朗人民努力融合萨珊传统和伊斯兰信仰的心血和努力。(这句是伊朗人的原话)

当然,对后世国体建设意义更大的,乃是文官制度。

前文说过,萨珊时期,文士种姓(Dipiran)作为新兴官僚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

萨珊终结后,文官制度为复兴的波斯政权继承,只是消弭了原有的种姓色彩。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白益王朝,莫不如此。

即便是入主伊朗的突厥语族政权,譬如伽色尼王朝、塞尔柱王朝、古列干尼(帖木儿王朝)等,也大规模任用波斯文官。

以至于有句谚语:“突厥人持剑,波斯人执笔,笔操纵了剑。”

而这种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保留,也成为伊朗同化异族入侵者、延续波斯文化的重要制度武器。

上图:伊朗文学家菲尔多西

来自萨曼王朝的德赫干地主家族

属于波斯的文士阶层

第三,民族记忆的源泉

萨珊时代,也是伊朗由“史诗传说时代”到“信史记载时代”的分水岭。

阿尔达希尔和沙普尔统治时期,通过组织祆教教士,成功编篡出成文的《阿维斯塔》,而这部经书,则包含着大量雅利安集团早期神话传说。

到萨珊时代,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历史与文学著作,如《缅怀扎里尔》、《阿尔达希尔·巴巴克武功纪》等等。

更重要的是官方修史,萨珊王朝中后期,巴列维文的《帝王书》在君主和朝廷的主持下编篡成型。

该书,记载了伊朗从首位帝王凯尤马尔兹到萨珊诸帝王的历史,尽管夹杂着不少神话时代的残余,却也为伊朗民族的身份记忆,奠定了重要基础。

后世菲尔多西的巨著《列王纪》,就大量参考了萨珊王朝的这部史书。

总体来说,萨珊王朝在伊朗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为伊斯兰时代的波斯诸王朝,以及现代的伊朗国家,都留下众多遗产。

参考资料:

《历史与遗产》,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王朝   伊朗   后世   伊斯兰   希尔   波斯   伊朗人   突厥   史料   遗产   时期   民族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