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近日,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的服装造型总设计,设计师阳东霖发布造型创作手记。
这次全运会开幕式的最大亮点便是全场水面舞台,当导演组确定以“水”为核心元素。大型活动服装设计是成千上万名表演者的“第二层皮肤”。设计师说:“他们要穿着这些服装奔跑、跳跃、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因此,美观与功能性必须平衡,并在平衡中找到新的创造空间。为了解决服装因吸水而增重的影响,我们与材料专家组成攻关小组,创新性地采用了高科技复合面料与纳米级防水涂层处理。这些面料看起来飘逸垂顺,甚至保持着手感的亲肤,却在纤维层面构筑了“隐形堤坝”,使水珠顺衣滑落,大幅减轻湿重,保障演员动作的流畅与安全。其次,湿身后的透视与变形问题。我们在所有可能浸水的服装内,都精心设计了与之色彩、风格完全统一的内搭或防护层,确保即便浸水,舞台形象依旧完美。同时,立体剪裁与弹性面料的结合,让服装即使在湿水状态下,也能随着演员的腾挪跳跃而复原,而非紧贴束缚。”

整体上,服装造型的色彩运用纯粹而有力,在水的映衬和灯光渲染下,能形成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大胆运用高饱和度的数码色与传统岭南色系碰撞。
此次设计,最大的挑战是,设计师面对的不是模特,而是成千上万个活生生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如何让统一的服装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尽可能合体、美观?此次创作历时1年多,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群体”与“个体”的平衡,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设计师介绍说,服装从图纸到成衣,要经历打样、审稿、修改、大批量生产、分配、管理、修补等无数环节。高峰期,服装团队要同时管理近万套服装,每一套都要确保其标识清晰、配件齐全、状态完好。那种压力,如同指挥一场没有硝烟的后勤战争,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都可能被镜头放大,影响整体效果。设计师为所有主要演员进行量体,在标准码的基础上进行微调。


与影视戏剧服装不同,大型广场演出服装设计的逻辑起点,是“远”与“动”。在广东奥体排练场的高空摄像机俯瞰下,“水域舞台”将呈现服装造型的队形、舞蹈、灯光下的“动态韵律”。此次创作过程,设计师阳东霖特别注重宏大的叙事性与符号化的视觉张力,为了强化“轮廓先行”原则,无论是数百条LED发光裙,还是模拟岭南花卉的装置服饰,其首要任务是在宏大的场域中,迅速构成具有识别度的视觉符号。因此,整体视觉被誉为“百米之外”生效的艺术。


设计师阳东霖认为,造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千年岭南文化,设计师巧妙地将其与当代审美融合。从粤绣的瑰丽中抽取其“韵”,将广绣的繁复精美,转化为服装上简约而富有张力的现代线条;从醒狮的矫健中捕捉其“神”,将其斑斓色彩与跃动姿态,解构成运动感十足的廓形与色块;从骑楼的连绵中感悟其“骨”,将其中西合璧的建筑线条,演变为服装结构中的不对称与层叠之美。榕荫、潮汐、荔红、陶彩……这些岭南独有的意象,不再是固定的图案,而是化作了色彩的呼吸、面料的肌理与剪裁的气韵。设计师阳东霖认为,服装承载的,是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地域的文化符号,更是每一位参与者的汗水与荣光。设计师用最质朴的针线,缝制出了一件属于这个时代的华服,为历史瞬间,留下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注脚。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