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村为梁山县拳铺镇下辖村,明永乐三年(1405年),潘氏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定居形成聚落,命村名为潘庄。该村位于梁山县城东南18公里处,全村人口近3000人。潘庄村人口颇多,是由原东、西、南、北四个潘庄合成的大村。同一姓村落人数居梁山第一,且有潘氏家祠为市级文保护单位。南靠济广高速梁山服务区。东临信楼,西抵方庙,北至徐集。原来属于信楼公社,2000年随信楼乡划归徐集镇,2008年又随徐集镇整建制一起并入到拳铺镇。
历史沿革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归属于山东兖州府东平州汶上县运河西孝义乡南城庄社。
乾隆年间(1736~1795),归属于兖州府汶上县河西乡西二东社。
宣统年间(1909~1911),归属于兖州府汶上县运河西孝义乡西二东社。
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为道、县。潘庄归属于岱南道〈民国三年(1914)6月改为济宁道)汶上运河西孝义乡西二东社。
民国十一年(1922)后,废里、社改区、乡(下分为闾、邻庄)。潘庄村归属于汶上县七区孝义乡(汶上县七区驻地开河)。
民国二十年至三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1931~1945),潘庄村属于汶上县七区(驻开河镇),盛庄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南旺县建立后由汶上七区孝义乡改为南旺县二区,潘庄属于二区盛庄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8月25日中共昆山县委、县政府在商老庄召开县、区干部会议,宣布改建昆山县为梁山。
1953年8月,南旺县撤消,其二区划归梁山县,依序组建为梁山县第十三区(驻黄庄)并成立后,潘庄村归属于十三区盛庄乡。
1955年秋(9月),农业合作化运动时,各区取消数码序列称谓,以区驻地命名为黄庄区,盛庄乡与阁周乡并为郭庄乡。潘庄村属于黄庄区郭庄乡。
1958年,并成立潘庄生产大队,辖潘庄、高庙两个自然村,归属于红旗公社(驻黄庄)所辖。南陶庄村归属于红旗公社孙庄大队。
1979年1月梁山县增设信楼公社,潘庄、高庙分成两个生产大队属于信楼公社。
1984年2月,撒社成区设乡,成立徐集区信楼乡。潘庄、高庙两村均归属于徐集区信楼乡。
2000年5月,全县由24个乡镇缩减为14个乡镇。拳铺乡撤乡设镇,方庙乡并入,信楼乡并入徐集镇。潘高村归属于徐集镇。
2008年6月,将徐集镇整建制并入拳铺镇。潘庄村归属于拳铺镇。
2020年5月,撤销高庙、潘庄两个行政村,设潘高村。归属拳铺镇至今。
潘庄战斗
1939年初,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师直属部队和343旅、686团2000多人组成东进支队。从山西汾阳、孝义一带出发挺进山东,转战至鲁西平原。1939年3月中旬,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进入梁山一带,在115师师部领导下,343旅686团团长杨勇带领686团第3营与鲁西地方党组织和武装配合,在郓(城)、梁(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3月23日,东进支队杨勇部,决定摧垮潘庄反动堡垒。24日拂晓,由杨勇率领三营400余人,向潘庄发动进攻,毙敌13人,伤4人。是日,日伪军由汶上、郓城分两路增援潘庄。杨勇率部分头埋伏在敌人经过的路上袭击,彻底摧垮了潘庄的反动堡垒,与日伪军进行了激烈战斗、伏击了郓城、汶上两路日伪军援敌,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