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起孙殿英,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1928年那场臭名昭著的清东陵盗墓案。
这位军阀带着部队,悍然炸开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掠走无数珍宝,一时间成了全国唾弃的对象。
谁又能料到,那位臭名昭著的孙殿英,他的儿子孙天义竟会踏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了受人敬仰的学者和教育家。这对父子的对比,就像一出戏。
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子的人生如此迥异?
1889年,孙殿英出生在河南永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当时那个动荡年代,清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民间疾苦遍地。传说中,他的父亲因为得罪了清朝官员,被活活打死,这件事在年幼的孙殿英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也许正是这份仇恨,让他后来对清朝陵墓下手时毫不手软。不过,小时候的他并没有太多心思放在书本上,私塾的约束对他来说如同枷锁,没多久,他就辍学跑去和村里的小混混厮混。
兵荒马乱的年代,孙殿英的选择并不稀奇。
1910年代初,他加入了当地的“庙道会”,一个半黑半白的帮会组织。凭着一股子狠劲和灵活的头脑,他很快在里面站稳了脚跟,甚至当上了头目。
江湖上的摸爬滚打,给了他不少人脉和经验,也让他看到了武力的重要性。到了1914年,他投靠了土匪头子张平,开始带兵打仗,从此正式踏上了军阀之路。
孙殿英是个懂得抓机会的人。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各地势力此消彼长。他先后依附过豫西的丁香玲、镇嵩军的憨玉昆,像个墙头草一样,总是能找到最粗的大腿抱。
到了1925年,他带着自己的队伍投靠了奉系军阀张宗昌,当上了第三十五师师长。
三年后,北伐军势不可挡,奉系失势,他又果断倒向蒋介石,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担任第十二军军长,驻扎在河北遵化。
这时的孙殿英,已经从一个乡野少年,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兵的军阀。可就在他事业巅峰之际,一个疯狂的念头却悄然萌生。
1928年,孙殿英的部队驻扎在清东陵附近。这里埋葬着清朝多位皇帝和皇后,陵墓里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清东陵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占地广阔,布局精致,是中国古代皇陵中的瑰宝。
而恰巧这时的孙殿英手头拮据,军饷发不下来,面对这么个“宝库”,难免心动。
更何况,他对清朝似乎有种说不清的怨气,有人说他自认为是明朝孙承宗的后人,想借此报复清廷。不管真相如何,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
为了不引人注目,他先是打着军事演习的旗号,把东陵周边几十里封得死死的,任何人不得靠近。接着,他调来几十辆大马车,准备运走战利品。
陵墓的石门坚固异常,撬不开,他就下令用炸药。1928年7月,一声巨响打破了东陵的寂静,200多斤炸药炸开了慈禧的定东陵。随后,乾隆的裕陵也没能幸免。
接下来的七天七夜,他的兵像饿狼一样冲进墓室,能拿的都拿,能搬的都搬。据说,光是慈禧墓里的夜明珠和翡翠西瓜,就价值千万两白银,更别提那些金器玉器了。
这事儿干得太大了,消息传开后,全国上下炸开了锅。清朝遗老哭天抢地,普通百姓也觉得这家伙简直丧心病狂。可孙殿英早有准备,他挑出最值钱的东西,开始四处打点。
蒋介石收了一把九龙宝剑,宋美龄得了夜明珠,戴笠拿了朝珠,宋子文分了翡翠西瓜……有了这些大人物撑腰,调查自然不了了之。孙殿英就这样躲过了一劫,可他的名字却永远和“东陵大盗”绑在了一起。
这幕闹剧过后,他的日子也没消停,先是反蒋失败,后又投靠日本人,1947年在解放军手里被俘,因吸鸦片过度死在了战俘营,终年58岁。
孙殿英的人生充满了争议,可他的儿子孙天义却像一缕阳光,照亮了家族的阴霾
1931年,孙天义出生,那时正是他父亲臭名远扬的几年。孙殿英常年在外打仗,家里全靠母亲刘清贞支撑。
刘清贞是个有见识的女人,她知道丈夫在外的名声有多坏,所以打定主意不能让儿子走老路。她常对孙天义说:“你要好好读书,别让你爹的错再拖累你。”
在母亲的教导下,孙天义埋头苦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52年,他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学的是西方语言文学。毕业后,他没满足于国内的成就,而是漂洋过海去了美国,一边留学一边教书。
几十年的海外生活,让他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他对中国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1986年,他毅然回国,担任西安外国语大学院长,把自己的学问带回了祖国。
孙天义不光是个学者,更是个有担当的人。他知道父亲当年毁了多少国宝,心里总觉得欠着点什么。
于是,他把家里留下的几件清东陵文物捐给了国家博物馆,还一心扑在文物保护上。尤其是黄帝陵,那可是中华民族的根,他发现陵园年久失修,就亲自跑前跑后,筹钱修缮。在他的努力下,黄帝陵焕然一新,成了后人祭祖的圣地。
有人说,他这是用行动洗刷父亲的罪孽,可他自己从没这么说过,只是默默地做。
一个用贪婪玷污历史,一个用知识守护文化;一个留下骂名,一个赢得敬仰。这对父子的命运告诉我们,出身或许会给我们设限,但教育和选择能带我们走向不同的远方。
孙天义用一生证明了,即便背负沉重的过去,也能活出光明与尊严。这样的反转,你觉得是偶然,还是必然?你们怎么看?
参考资料
抗日战争纪念网 :孙殿英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