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本报记者 谢伟 通讯员 萧萧 周冰如 梁宝怡
茶,源于中国,是中国人生活中开门必备的七件事之一;茶,也属于世界,穿越数千年历史,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是西方人眼中“一片改变世界的树叶”。茶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特色产业,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品需求的增加,茶叶市场持续扩大,品牌化、品质化趋势明显。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及消费者洞察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茶叶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茶叶市场规模也保持连年增长态势,预计2028年可达5309.6亿元。
巍巍群山满眼绿——大沙春醒 日益香浓
春风拂绿芽,茶香满山间。2022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茶叶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以大沙镇为核心乡镇。如今,该镇已是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镇级茶产业基地。开平以建设开平市茶叶产业园为重点,为特色生态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我市茶叶产业园已形成集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一核两心三区’的空间布局,有力打通了茶叶三产融合发展脉络。”开平市副市长张伟业告诉记者,“一核”指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与加工聚集为核心;“两心”指开平市茶叶科技创新与应用中心、开平市大健康饮品开发中心;“三区”指开平市茶叶品牌营销区、开平市茶叶新业态运营区、开平市茶旅融合展示区。
2022年6月26日,中共大沙镇委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大沙优品”行政区品牌引领推进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充分整合茶、水、菜、果、米、鱼、花等生态产品资源,以“大沙优品”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为抓手,推动全镇生态产品价值提升,探索乡村全面振兴之路。为解决中小茶农长期以来在茶叶加工方面存在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茶叶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大沙优品”与大沙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大沙茶共性工厂,该工厂建设有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车间,采用自动化揉捻机全面取代人工揉捻;茶叶萎凋则采用独立的中央空调系统,保持茶叶新鲜度;揉捻好的茶叶通过恒温恒湿发酵机,稳定控制茶叶发酵,严格保证产品品控。在制茶工艺方面,针对种植、采摘、加工、储藏等一系列过程,大沙里公司均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标准,通过精确数控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产出的茶叶质量。共为镇内100多户中小茶农提供委托加工服务,并使用“大沙优品”标识进行统一包装销售,放大“大沙优品”品牌效应,及时补齐中小茶农从茶叶加工生产到市场营销等环节存在的短板,茶叶价格也比原来提高了20%以上,持续带动广大茶农增收致富。既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近日,广东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关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重点培育粮食等10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茶叶等20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再添产业动能。其中,开平大沙茶入选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和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涉茶类)。
一叶茶香天下名——整合品牌 抱团发展
“天露东山仙迹传,白云深锁断云烟。桃花沿水千年落,药蔓粘云万古悬。窈窕巧通三岛路,幽深别有一壶天。其中想是无人到,若有相逢客羽仙。”这是唐朝诗人杜甫族弟杜位在天露山游山观瀑、花海荡漾、以茶论道后留下的《天露仙源》佳句。高山云雾出好茶。天露山海拔1250米,横跨开平、恩平、新兴、阳春和阳江等地,南北绵延120余公里,东西跨越50余公里,是广东南部第一高峰。开平大沙茶韵味悠远,大沙镇现有2000多亩有机茶田,位于天露山脉,此处四季雨量充沛、云雾环绕、土地肥沃,所产茶叶清香馥郁、口感鲜醇,深受广大爱茶人士青睐。
大沙茶文化底蕴深厚,始于唐朝,兴于宋明。据考证,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禅宗六祖惠能曾在天露山一带砍柴植茶,因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而“开悟”,可谓“禅茶一味”。在禅宗的传道下,茶道随佛学在天露山一带广为流传。崖门海战后,大量福建籍宋朝将士带家眷躲进天露山,其中,不少人是世代茶农,将闽茶的耕作技术和文化带到这里,使天露山茶艺茶道得到空前发展。至明朝,大沙天堂坪一带茶叶交易兴旺,形成规模较大的山顶流通市集。清朝嘉道年间,天露山至鹤山云乡一带,茶叶生产达至鼎盛,“各处山地垦为茶园者,触目皆是”“无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当时每年经开平海关在水口海门埠出口的茶叶有近36000担。
开平大沙茶历来在茶种选育和制茶工艺方面非常重视。在茶种选育方面,在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专家悉心指导帮助下,依托天露山原生茶的基础,筛选、改良、引进、培育出云南大叶、金萱、鸿雁、白毛等20多个名优茶品种。大沙茶制茶技艺大部分工序保留了传统的人工制作,随着大沙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部分工序创新引进现代设备,2012年成功引进全省第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日产干茶可达2000斤。2021—2022年大沙茶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行业领军人梁小汕、梁振盛成功申报开平市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让传统的制茶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经过多年深耕,开平大沙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开平大沙茶因其卓越的品质,品牌效应逐步打响,也收获了众多荣誉。2014年,大沙镇成功获评“广东十大茶乡”,并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茶)示范镇、“广东十大茶乡”“广东茶叶专业镇”、广东区域品牌生态茶园示范镇等荣誉称号。目前,开平大沙全镇种茶面积近3.5万亩,是我省首个生态茶园创建专业镇。镇内共有涉茶企业28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从这里走出的开平大沙茶,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获评“广东十大茗茶”“广东十大好春茶”等荣誉,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名录,2022年大沙里一号黄茶斩获“2022中国十大茶王”桂冠,成功创立和打响了“大沙里”“天露仙源”“大沙红”“岗坪茶”等多个知名高端茶叶品牌。“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做大做强茶产业,到创建期末实现产业园茶叶种植面积5万亩、茶叶总产量0.56万吨,茶叶综合产值12.46亿元的规模目标。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把产业园建设成为富具华侨文化底蕴特色的现代茶叶发展先行区,把大沙茶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个独具侨乡文化魅力的中国茶叶特色品牌,为全省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开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明夫说。
茶香溢满致富路——青山蝶变 富民增收
春看杜鹃夏玩水,秋闻稻香冬赏梅,四季好茶韵飘香。近年来,大沙镇根植富集的生态旅游资源,扎实推进茶生态、茶旅游、茶文化互融共进,把良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以大沙里欢茶谷为例,该景区总面积约5000亩,茶园景观区、茶叶生产加工展示区、水果种植区、生态林风景区、特色体验区等五大园区组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养生、度假的茶主题旅游综合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茶观光。与此同时,大沙里园区还有效带动周边300多户茶农就业增收,50多岁的采茶工梁阿姨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在这里采茶,不仅离家近,收入还比较稳定,每天至少能挣150块。”作为大沙镇茶文旅融合优游线路的其中一站,大沙里·欢茶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江门市电影电视协会的青睐,视其为“天然的摄影棚”,并挂牌成为江门市电影电视协会创作工坊。
走进沃江村,工人忙着施肥及除草,细心做好茶苗管护工作。“这批茶目前长势很好,明年就可以采摘。”据大沙镇茶叶协会会长、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汕介绍,该生态茶园建设项目计划在沃富、联山、岗坪村扩种茶园约600亩,新建3000平方米茶叶加工车间、100平方米茶叶储藏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和160平方米茶叶展销中心,建设苗圃场、研讨馆、茶主题民宿、茶博览馆、观光平台等农业观光旅游配套设施。“建成后预计能增产茶叶60000斤,年产值3000万元,年接待人数10万人次。”
大沙主打“生态牌”,做好“山水文章”,以“茶+”模式生动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沙镇党委书记伍伟鹏表示,该镇将积极整合辖区“山、水、茶、花、果”等资源,将大塘面特色村环库片区、镇圩大沙茶产业综合基地、大沙里欢茶谷项目、榄坑梅花基地、佛岭山茶产业园、岗坪茶园及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天露山等特色景点串珠成链,全力打造茶旅、文旅、农旅融合的全域旅游乡村示范点,以“观山望水、品茶赏花”的生态旅游新格局引领乡村振兴。接下来,大沙镇将认真落实开平市委“基层基础年”工作要求,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抢抓开平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有利契机,以“大沙优品”行政区品牌建设为总抓手,积极整合资源,做好山水文章,做大做强大沙茶、大沙水、大沙米、大沙河水库鱼等特色生态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争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茶叶)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把“粤港澳大湾区山水茶乡和魅力后花园”的建设愿景变为现实美景。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