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和孝慈马皇后的合葬陵墓——明孝陵的今昔!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选定南京紫金山南麓为其陵寝所在地,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建陵事宜。迁蒋山寺(梁代开善寺)于钟山东南麓,数十万军工民夫为陵墓的建造日夜劳动。

陵墓北依紫金山主峰,势如巨龙昂首,形成天然屏障,南临前湖,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布局,暗合《葬书》中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的说法,陵寝中轴线与紫金山主脉完美重合,宝顶所在独龙阜外形好像龟背隆起,在风水学中象征着江山永固,与周边山体共同构成五星归垣的祥瑞之象。

洪武十五年(1382),浩大的孝陵建造工程暂时告一段落,这年九月,“孝慈”皇后马氏病逝,孝陵开始使用,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庙号太祖, 葬于明孝陵。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妻子马皇后的陵墓,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陵,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孝陵结合地形,采用了曲的神道,陵墓周围数十里内有松柏包围,总体布局分为两大部分,前段为引导部分,由下马坊至文武方门,其神道长达2400米;后段为陵园的主体部分,从孝陵正门(文武方门)至独龙阜的宝城,宝顶,地宫即在宝城之下。

大金门为明孝陵的正门,古代的官员拜谒明孝陵就是从此门进出,大金门是单檐的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朱漆的大门。

穿过大金门,后为四方城,是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蓝绿彩漆图案,内有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内容由朱棣亲自撰写,记载了朱元璋的一生。

四方城之后为穿过石象路,翁仲路到达棂星门。

棂星门是孝陵神道上一处重要的礼仪性建筑,棂星在星象上指的是天田星,棂星为天门之象,皇宫呢被帝王们比作是天宫,入棂星门就是入天门,因此棂星门被广泛用于宫室、坛庙。

过了棂星门为陵园的主体部分,外侧为金水桥,也叫做内御河五龙桥,中间这一道叫做御路桥,是供皇帝行走,两边的叫做王公桥,是亲王行走,最外侧叫做品级桥,是文武百官行走。

过了金水桥后为文武方门,文武方门中间三个门是拱券门,中间的门是供墓主人走的,中门两侧为后人谒陵时行走。

从文武方门进入后有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内有碑殿,碑殿里面有块碑是康熙第三次谒陵时提的,当时呢他是赞扬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

第二个院落内为享殿,是供奉朱元璋和马皇后神牌的地方,是一个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建筑,今为清朝同治年间复建。

穿过内红门就是第三个院落,内红门也叫做阴阳门,过了这个门就是阴阳两相隔。宝顶的正前方为方城明楼,与北京明十三陵不同的是,下方为长方形,到了北京为正方形,在里面还加了一个谥号碑,里面斗拱都变成石式,而方城则非常高大,墙体正中往往开设有一个拱券形的门洞。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孝陵地宫采用九重玄宫规制,以七层城砖及花岗岩构成五进券室,暗合九五至尊的帝王礼制,主墓室穹顶绘有二十八星宿图,地面铺就金砖墁地,中央安放着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金丝楠木椁床。

600多年来,明孝陵虽遭战火破坏和自然侵损,但陵寝的格局依然保留恢弘的气势,所有建筑遗址未受人为损毁,地下墓室完好如初,环境风貌也无改变,保持了陵寝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陵墓   方城   紫金山   皇后   金门   天门   陵寝   神道   今昔   院落   南京   大帝   历史   洪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